第06版:两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4年02月03日 星期六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厚植新质生产力 释放发展新动能

  ■记者  戴媛  郝爽

  扛起产业大区担当,汽车产量占杭州八成以上,生物医药产业营收比重占杭州“半壁江山”。

  培育竞争新优势,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半导体、智能汽车与智能装备、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形成发展新动能,去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达154.64亿元,实现增速73.5%,占固投比重34.8%,全市排名第一。

  钱塘在新时代的发展赛道上正跑出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度,新产业、新科技融合兴盛,一幅创新型“未来之城”的瑰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重点产业提档升级  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对钱塘而言,它是立区之本,更是肩负“再造一个杭州工业”的重要使命的“撒手锏”。

  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实现商业首飞,作为该项目9家机体结构供应商中唯一一家民营企业,浙江西子势必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子航空”)承担了C919空气冲压涡轮发电机舱门的制造重任。“未来,每一架C919上都有我们的产品!”企业总工程师傅云自豪地说。而在C919之外,“钱塘造”与其他国产飞机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19年首飞的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其9个金属舱门均由西子航空生产制造;中国商飞CR929远程宽体客机的中机身则由钱塘企业浙江华瑞航空制造有限公司负责。

  去年7月28日,总投资约10.9亿元的松下高效节能静音马达项目正式开工。从马达、洗衣机到小家电,如今,松下电器旗下的10多个产品线落地钱塘,钱塘也已成为松下中国制造和研发的中心基地。

  无独有偶,从20世纪90年代落户之初只做纺织机械产业,到陆续引进工业连接器业务、工业机器人业务,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在钱塘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2022年,史陶比尔机器人中国首条产线在钱塘落成,让位于围垦街的工厂成为史陶比尔在全球的第二大机器人生产基地,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制造工厂生产机器人本体。就在去年9月,全新的史陶比尔银海研发及智能制造基地正式启用,这标志着史陶比尔在华业务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从“速度领跑”到“创新领先”,正是“钱塘制造”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的有力例证。当下的钱塘,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半导体、智能汽车与智能装备、新材料5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个千亿级和三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其中,汽车产量占杭州八成以上,生物医药产业营收比重占杭州“半壁江山”。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车药芯化航”5大主导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168.8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6.9%。

  数实融合厚积动能  高质量发展引领未来

  数字化时代,变革之中蕴藏着不竭动能。依托浙江数字经济先发优势,钱塘厚植数字化土壤,诸多制造业企业在这里插上“数实融合”的翅膀,走上“升级路”,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不久前,《2023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出炉,钱塘(新)区数字经济综合评价得分133.6,蝉联全省第四,位居全省第一梯队。钱塘在新业态新模式上以198.7的高分位列全省第一,其余指标均以优异成绩居全省前10。

  一直以来,轮胎行业存在上下游信息系统割裂、数据共享难、协同效应差等问题,中策橡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让企业在实现内部高效协同的同时,可以快速响应多渠道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有效降低供应商仓储成本。以数字为驱动,中策橡胶投资近5亿元打造未来工厂,实现劳动生产率提升300%,一天的轮胎产能可达到12000条以上。

  没有传统的产业,只有传统的企业,数字化让制造业焕发生机。包括中策橡胶在内,钱塘已拥有3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认定3家省级“未来工厂”和15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钱塘超车、换道超车的主抓手。

  2023年初,钱塘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大会发布《钱塘区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以高水平建设长三角制造业元宇宙中心为主线,打造成为杭州展示数字经济制造业元宇宙新形象的重要窗口。如今,钱塘拥有相关概念关联企业近百家,整体营收突破500亿元,包括以壹网壹创、米奥兰特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及会展企业等。

  同时,数字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效应也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上。2023年前三季度,钱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18亿元,同比增长13.5%,居全市第二位,拉动GDP增速1.9个百分点。在钱塘,数字化的引擎作用日益显现。

  新的一年,钱塘也将梳理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强化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瞄准数字经济发展的着力中心,打通数实融合的关键节点,因业制宜绘好细分产业图谱,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厚积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硬核驱动

  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强化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2023年8月,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全面投产。钱塘企业德帕姆(杭州)泵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的流体装备生产供应商,于去年6月顺利完成相关产品配套的交付任务。这也意味着,我国打破以往欧美国家在流体装备领域的技术垄断,在国际市场布局上取得新进展。

  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位于俄罗斯的格达半岛,处于极寒地带,对介质的输送要求极高。德帕姆通过自主创新,加快技术攻关,最终为该项目提供了高压过程隔膜泵和液压隔膜计量泵等相关流体装备的设计生产,满足项目的极寒工况和输送介质的特殊要求,同时能兼顾流量、泵效、平稳性、温度等各项性能指标,获得俄罗斯业主和第三方机构一致好评。

  “此前的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1号项目,其合作的流体设备生产供应商来自美国。这次德帕姆能够取而代之,预示着我们的相关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行业协会统计,德帕姆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7%,公司在计量泵、往复泵行业国内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三。

  高市场占有率的背后,是德帕姆对研发的重视。据介绍,该企业每年研发投入不少于年销售收入的6%,目前已获得专利126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国家级泵类产品检测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以德帕姆为代表,越来越多的钱塘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速出海参与国际竞争。

  通过一组数据,可以窥见钱塘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有多“拼”:2023年,钱塘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超245.65亿元,同比增长78.8%;R&D经费投入强度突破5%,位列全省第二;“专精特新”企业达14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千家,创新指数位列全省第五。

  如何强化科技创新,走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之路?钱塘有自己的答案。“我们将积极探索‘ 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解题’科技创新之路,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创新开展自创区和自贸区‘双自联动’发展试点工作。”区经信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紧盯科技强基工程,立足现有“医学所、重离子、大飞机”3个省级强基项目,全力推进“尖兵”“领雁”项目建设;此外,还将加快推进创新企业“星河计划”,建立由科技型企业培育、研发机构培育、加大研发投入等组成的“雏鹰”政策体系,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大道至简,向“新”而行。放眼2024,一幅幅以科技创新为主线的生动图景正徐徐展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
   第02版:两会·新闻
   第03版:两会·新闻
   第04版:两会·新闻
   第05版:两会·新闻
   第06版:两会·新闻
   第07版:两会·新闻
   第08版:向人民报告
   第09版:向人民报告
   第10版:向人民报告
   第11版:向人民报告
   第12版:向人民报告
   第13版:向人民报告
   第14版:向人民报告
   第15版:向人民报告
   第16版:向人民报告
   第17版:向人民报告
   第18版:向人民报告
   第19版:向人民报告
   第20版:向人民报告
   第21版:向人民报告
   第22版:向人民报告
~~~
钱塘新区报两会·新闻06厚植新质生产力 释放发展新动能 2024-02-03 2 2024年02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