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 蒋莹莹
岁末年初,钱塘处处热闹非凡。走进前进片区公共租赁房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塔吊等大型机械快速运转;另一边,杭州沿江湿地公园内扎满帐篷,许多人在此露营,享受冬日暖阳。一幅幅象征着城市繁荣、群众幸福的画面背后,都有城发人奋斗的身姿。
从保障重大赛事到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从探索特色住房租赁体系到优化交通供给……梳理区城发集团2023年发展实绩,不难发现,集团紧紧围绕钱塘“146”战略部署,创新求变、服务民生的主线贯穿始终,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上持续发力、改革破题,书写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深化改革机制的高分答卷,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聚焦主业争创一流
城市服务启新篇
亚运是全面展示城市风貌的窗口。2023年这一年,区城发集团整治修复钱塘11条亚运通勤道路,铺设、整治盲道200余平方米,开展6号大街等区域的景观提升改造,布置亚运主题花坛及公共景观,新增“亚运花镜”,驻点值守亚运场馆,助力钱塘以靓丽的环境、浓郁的人文关怀盛情迎接各国友人。
在提升人居环境、促进城市能源升级、环境蝶变上,区城发集团同样用心守护,硕果累累。去年,集团内部开发“读地云”小程序,编制《用地读地手册》,与好地网建立合作,有力推介区域内优质土地;建成投用钱塘区崇德幼儿园、市急救中心城东急救站,完成杭州钱塘水务有限公司组建,启动大湾区湿地公园建设,资源再生利用中心项目完成验收,杭州启成学校等6个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助力钱塘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城市。
近年来,集团聚焦城市服务主责主业,与城市共融共生,争创一流市容市貌,优化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钱塘发展大局。
做好“小事”强化担当
服务民生辟新径
以问题为导向,做好成百上千件服务民生的“小事”,是国企刻在骨髓、融于血肉的信念。2023年,区城发集团立足居民生活新需求,探索健全城市配套新模式,助力居民实现住有所安、行有所畅、乐有所游。
为实现居民“安居梦”,去年,集团新开工2个公租房项目、1个产业邻里中心项目,11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列入建设计划。值得一提的是,集团重点打造具有钱塘特色的“钱塘巢·共富农租房”住房租赁体系,依托线上场景,进行市场化运作,共“盘活”8万余间农房,上线并签约近4万间,让“新钱塘人”放心落脚、“老钱塘人”增收致富。
交通出行上,紧扣绿色、低碳发展大势,集团持续开拓充电桩、充电站等新能源配套设施建设,全年新建4个充电站、共计236个充电桩,为新能源车主建造“能量补给站”。同时,集团新建停车场21个、道路停车位3551个,完成之江东路沿线10公里路段停车场建造升级,升级改造听涛小学、启源中学等7所学校停车库,让居民停车不再难。
聚焦游有所乐,集团盘活国有闲置用地,建成并开放6个农业主题公园,经过特色化种植,居民能够观赏如画般的粉黛乱子草、向日葵花海,师生能够享受拔萝卜、翻土堆、插菜苗等研学新体验。
精细管理降本增效
创新改革启新程
“2023年,我们着力盘活存量资源、优化资产,实现下沙空地集约化利用,房产资源有效转化,并针对闲置资产形成‘一资产一盘活’方案,整体资产平稳运营,稳中有进。”区城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还将在人事制度改革上铆足干劲,做精做优招聘、薪酬、绩效等,最大限度激活个人能动性。”
近年来,区城发集团乘着国企改革的东风,瞄准“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定位,积极拥抱市场变化,开展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法,实现降本增效,充分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近日,集团所属子公司杭州和达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从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成功通过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该公司率先垂范,对内开展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试点,重组内部架构,探索职业经理人竞聘和直营模式,并进行技术创新,研发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污分流装置,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其他子公司也纷纷加入改革阵营:商贸公司积极推进实体化、市场化转型,拓展项目配供业务,探索贸易新模式,做大做强资产规模;农旅公司探索土地直营和综合种养模式,开建千亩市级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同时,集团将创新融入项目建设。在建造钱塘芯科园项目时,集团创新规划方式,采用“产业+配套”双组团模式,以数字化赋能项目管理,搭建“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项目建设提质增速。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区城发集团以实干实绩为2023年画上完满句号。下一步,集团将接续奋斗,统筹发展与创新、经营和服务齐头并进,干好加速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能级、赋能城市经营、优化发展体系四类事,砥砺奋进、勇闯新路,为钱塘产城人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产业新城、高质量打造一流新区”贡献城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