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东沙湖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忌“不治、慢治、假治”

  □特约评论员  张新华

  近年来,钱塘区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和不停的探索,德信早城入围了 2018 年度浙江省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使钱塘区垃圾分类工作呈现特色。比如给居民提供免费的可降解垃圾袋,使用垃圾袋的居民如果随意投放垃圾,可以通过扫描袋子上面的二维码追溯信息。特别是通过村秸秆垃圾处置集置点建设,深化村智慧垃圾分类项目,重点推进企业及无物业小区垃圾分类规范处置,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及示范村等活动。这些有目共睹的垃圾分类暖心举措彰显出深厚的民生关怀,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体现了相关部门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在此,要为相关部门点个赞。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垃圾分类工作进入实际操作环节,一些居民的参与度还需不断提高。譬如,“双十一”期间,乱扔快递包装袋的现象在某些小区又死灰复燃(相关报道详见本报11月17日5版),可见,某些小区在垃圾分类工作整治上存在形式主义,采取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来完成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不力,整治任务落实不到位;垃圾分类桶形同虚设,长效管控机制落实明显不到位,存在应付、形式主义等问题。

  垃圾分类工作要在边实践边总结、边总结边提升的基础上,从干事破题到方案的出台,使垃圾分类治理更智慧、更精密、更高效;要加快补齐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短板。重点做实源头减量文章,做细分类投放环节文章,做精分类收运转运文章,做好末端设施建设文章,实干担当,扛起责任,齐心协力抓好垃圾分类工作落实,部门合力再加强,督查考核再加强,宣传教育再加强。必须落实政府统筹、部门联防、区域共治、全社会参与的垃圾分类治理体制,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力戒形式主义,切实防止弄虚作假、“不治”“慢治”“假治”等问题。同时,必须加强对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考核,实行乱到垃圾分类追究制,对造成小区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毋庸置凝,垃圾分类工作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当前,在中央、省、市相关部门对垃圾分类工作高度重视的情况下,一些小区仍然存在“不治”“慢治”“假治”等行为,着实令人不解。事实上,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此,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必须久久为功,下真功、下苦功;必须从源头减量,从每一位居民做起,从衣食住行和办公开始,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的,共同参与,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相关部门及街道社区应时刻绷紧垃圾分类工作这根弦,上下同心、同频共振,不断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扩面提质和源头减量工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经济
   第04版:益智
   第05版:东沙湖评论
   第06版:城事
   第07版:幺幺零
   第08版:公告
   第09版:公告
   第10版:公告
   第11版:公告
   第12版:专题
~~~
~~~
~~~
~~~
~~~
~~~
钱塘新区报东沙湖评论05最忌“不治、慢治、假治” 2021-11-19 2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