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蜀山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08月01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哲学家”的沉思与写作
《一个人的村庄》 作者:刘亮程 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6-1

  □周维强

  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全书我已通读了三遍。至于片段式的阅读,则已记不清。经常空闲下来,卧在沙发上,随手翻开散文集,翻到哪页读哪页,有时候听作者讲他和驴、马的故事,有时候则听他讲述追狗的过程,在刘亮程生活的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小村庄,那个有着精神图腾和信仰的地方,所有的人和事都可以被寂静吞没,让喧嚣变得宁静,灵魂得以安歇,生活回归素朴,凝望空旷与辽远,注视星河与天空。

  有人说刘亮程是“乡村哲学家”,我深表赞同。刘亮程的散文是乡村哲学家沉思后的结晶。和那些矫揉造作的书写乡土情怀的作家不同,刘亮程笔下的村庄更真实,更贴近我们心中向往的那个古老与纯粹的“乡村”。从某种角度讲,刘亮程的写作提升了“乡土”和“乡愁”类散文素材的意境与品格。格调上更有情韵、更立体,也更能走进一个人的灵魂深处。不论岁月如何流逝,时光如何淘洗这些文字,因为和读者的心离得更近,从而让它们获得了某种恒久的存在。

  《一个人的村庄》像是一首古老的民谣,音符飞翔的刹那,我们能够听到熟悉的乡音,人和事都是接地气的,在田间地头随便打个招呼,都能感受到欢乐与真情。从地域层面上说,作为农耕文明悠远的大国,乡村的生态尽管存在着差异,但是作为一种古老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乡土生活依旧是根植在每一个国人骨子里的爱与痛。刘亮程写村庄,是把情感浓缩,通过观察、记录,让文字呈现生活的本真与实情。没有拔高的情感,也没有让意志颓废。曲调是婉转的、清亮的,像晨露点亮乡村的诗意,又像朴素的野草摇晃着干净、纯粹的草色。刘亮程种过地、当过乡农机管理员,他的这些文字都是劳动之余所写。《一个人的村庄》最早的篇章《狗这一辈子》和《通驴性的人》写于1993年,距今近30年,1998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首印。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这些文字读起来依然有着新鲜的生命气息,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陌生或者让人生厌继而遗忘。尽管我们现在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了新的追求,土房、农具、牲口都被封存在记忆里,但那心底里空留出来的,腾挪出来的私人空间,依然是为柔软的记忆和怀旧所准备的。当心绪安宁,整个人彻底放松下来,读一读刘亮程的文字,走向田野,感受蚂蚁搬家、蜻蜓低飞,抑或眺望天际的云彩,耕耘一下乡野的土地,抓一把泥土,依旧是非常惬意的心灵放松方式。让灵魂得到安歇,让一颗尘嚣的心找到归宿,和时间无关,和分针秒针上的刻度无关,只与内心的恒久思考相连。

  《一个人的村庄》因为读得次数多了,封面有些磨损,像上学时爱惜课本一样,用胶带粘住破损的部分,继续翻阅。刘亮程在写他的村庄,我在读散文集时,却不仅仅是在读他的村庄。我一边读,一边在怀想自己的故土——黄淮平原上的那个小小的自然村。刘亮程的村庄在新疆,我的村庄在黄淮平原。新疆的村庄是坑洼地、少雨、风沙大,我的村庄则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且因为紧邻淮河,夏季时,经常会有洪灾到来。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村庄的热爱,对泥土气息的迷恋,以及收割庄稼时的激动。黄淮平原不仅种麦子,还种水稻、黄豆、玉米、高粱,也有猫、狗、鸡、鸭、鹅……最重要的是劳作了一天,站在家门口看天边的夕阳,那燃烧着的落日余晖,也让劳累的心燃烧着。与虫共鸣,倾听着布谷鸟的叫声,尽管液化气已经取代了柴火灶,但是只要想起炊烟,炊烟依旧是村庄的根。

  刘亮程写《一个人的村庄》,在展示文字个性的同时,也让人生经验和个体经验在文本中找到了“普遍性”。这种普遍性是能够让身处不同区域的人都能读到他们想要的,并且能够产生共鸣的心灵细节。我固执地以为,每一个人都要有一段乡村生活经历,可长可短,与草木为伴,守着日月,吃五谷杂粮,劳作、休憩,会让一颗心变得柔软且有感恩的善念汇聚内心。对一个作家来说,没有故乡做源头,其实是非常可悲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里,从春天写到夏天、秋天、冬天,故乡在四季的变幻中,颜色更迭、物种更新,但是乡情不变,乡韵依旧。作者身居边疆,地域的辽远反而给一个作家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双重的自由思考。心灵的迁徙,谦卑地俯向大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皆可入文。刘亮程更像是麦收时节捡拾麦穗的人,在麦子收割后的田野,那些被遗落在田埂上、公路旁、河沟里的麦穗,被一一捡起,然后脱粒、扬场、颗粒归仓。写乡土、写乡村、写乡愁的作家有很多,如何让自己的文本凸显异质化,拥有一辨即明的风格,不需要强求,只需要写自己灵魂深处的文字,打动自己的同时,打动读者的心,足矣。

  刘亮程的文字像庄稼,从心灵的空地上生长出来的。这样的写作,需要让自己的身心完全投身到乡土世界里,能听得懂鸟鸣,会割草、锄地,懂得和泥土里的虫子交流。有的评论家说刘亮程的写作堪比梭罗写作《瓦尔登湖》,我不敢苟同,也不想把刘亮程归结于自然写作的范畴。我更倾向于把刘亮程定义为一个乡土诗人,《一个人的村庄》这本散文集是一个乡土诗人的心灵笔记。因为,在散文集里,每一行文字都有诗歌的声音和注解,都有诗意的因子在浮动,满纸都有诗人的思考在展示着心灵震颤的瞬间。李陀说刘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净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捧在手里掂一掂,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极是。轻与重之间,虚与实之间,灵魂与物质之间,精神追求和现实生活之间,刘亮程用文字找到了一种平衡。轻轻地诉说,这来自田野的声音,因为细小而入微风,因为有了岁月的淘洗,而呈现出素朴的光泽,让人心动,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街巷
   第06版:城事
   第07版:蜀山副刊
   第08版:钱塘人家
~~~
~~~
~~~
~~~
钱塘新区报蜀山副刊07“乡村哲学家”的沉思与写作 2022-08-01 2 2022年08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