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顾俊民
“综合查一次”又更新版本了。最近,省政府网站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坚持“管住风险、无事不扰”,推动规范检查、精准检查、协同检查,着力破解涉企多头重复低效检查问题,杜绝运动式检查、变相检查、任性检查。到2027年,“综合查一次”机制将更加健全,部门、层级、领域年度联合检查实施率力争80%以上,非现场检查占比要逐年提高,现场检查总量要持续下降,行政检查突出问题将得到有效治理,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将不断提升。
“综合查一次”是治理“执法扰企”的一贴“良方”,不仅体现了政府充分尊重企业的自主经营权,通过减少非必要的行政干预,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减少非必要干扰;也体现了政府“无事不扰、有事必应”的社会治理承诺。
“无事不扰、有事必应”是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法治要求,既避免越位干预,又通过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彰显的是社会治理的担当。而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理论上要实现“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两个目标,政府的边界与市场的边界,是相互依存、此消彼长的存在。明确政府边界又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即不乱作为,明确政府管理的边界;主动贴近市场,找准服务的边界;提升科技化水平与能力,科学界定宏观调控的边界。然而,在经济与社会的运行过程中,政府与市场边界仍不免存在一些模糊地带,主要表现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等问题。因此,以“无事不扰、有事必应”“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营商环境,在实践层面,成了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主要方向。
当然,“无事不扰”并不等于放任不管,而是要做到精准监管。今时今日,它应是诸如大数据监测、非现场监管等科技手段来实现精准执法。同时,保留“无处不在”的底线监管,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低风险企业减少打扰,高风险主体精准锁定,实现“无感监管”与“有效服务”的平衡,以确保市场秩序。因此,政府的服务要如“空气”,平时无事不扰、无存在感;遇到问题,就要有事必应、无处不在,解决好企业“成长中的烦恼”。比如,企业招工难,就需要政府组织招聘会;资金周转难,政府要帮忙牵线搭桥找银行贷款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无事不扰”体现了政府的职能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
深想一层,构建“无事不扰、有事必应”的良好环境,其本质是“边界自觉”。这既需要制度设计的智慧,更需要每个主体对“边界自觉”的深刻认知,围绕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不断探索,在更加清晰的行为边界上实现政商关系良性互动,真正让企业能够大胆闯、敢于放手拼,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