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谭敬 通讯员 张佳余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道路上的运输车辆与日俱增,尤其是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最为频繁,导致砂石、渣土在城市道路上“抛洒滴漏”的现象时有发生。
下沙街道海达南路本是钱塘区的区级示范景观道路,但由于该路段在建工地数量较多,导致该路段成了运输建筑材料车辆“抛洒滴漏”的重灾区。
近日,下沙中队线上巡查的执法队员在查看实时监控时发现,幸福南路存在混凝土泄露现象,导致路面受污严重,并对道路交通秩序造成妨碍。于是中队派路面巡查队员立即赶往现场检查情况。经现场勘察发现,该情况属实,且漏掉的混凝土污染路面长达10余米。执法队员根据污染痕迹上报了肇事车辆的行驶轨迹。
收到信息后,线上执法队员细心查找沿线监控视频,很快就锁定了肇事车辆。视频中显示,肇事车辆是从海达南路开往幸福南路的过程中出现了混凝土泄露的情况。通过对车牌信息进行追踪,执法队员很快便找到了肇事司机及其所在公司,并向该司机和该公司负责人出示了案发现场视频,司机对此供认不讳。执法队员当即对涉案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并立案查处。
“原来城市主干道沿线的监控布局不太完善,下沙中队也没有查看监控的权限,接到此类投诉后,执法队员没有相关线索和证据,很难对违法车辆进行查处。而随着城市道路监控布局的日益完善以及查看监控权限的下放,现在下沙中队可以同时开展线上线下巡查,针对道路车辆‘抛洒滴漏’现象可以快速进行处置,城市管理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下沙中队负责人表示。
对于道路车辆“抛洒滴漏”问题,下沙中队坚持采取“抓两头,控中间”的治理举措,即抓工地运出、抓弃土倾倒、控制运输途中污染,并对这些地方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道路污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截至目前,下沙中队侦破、非现场查处类似案件共十余起。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巡查的高效整治,在建工地负责人、承运渣土单位负责人收起了粗心大意和侥幸心理,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在城市道路上也不再“野蛮”,运输车辆出工地时也会做好冲洗、密闭检查等工作。至此,辖区内城市道路的“抛洒滴漏”现象得到了极大改善,空气中的扬尘越来越少,城市路面也变得更加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