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郝爽 雷秋红 制图 陈鑫怡
AI自述
一年多来,在广袤无垠的无人区,一个神秘的“盒子”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多起关键任务,累计总价值达5000余万元。这个“外挂”就是我——来自钱塘(新)区企业杭州北岑科技有限公司的移动终端追踪系统。
现实里,我非常“低调”,设备外观设计简约,尺寸适配多种场景。有时我被装在车上、挂在无人机上或是静静地伫立在角落,却能在江河湖海、峰岭峡谷、林莽草原、戈壁沙漠等场景,以多维信息感知技术进行无线信号的扫描分析,实现高效态势感知与动态分析,为区域管理提供可靠支持。
如此低调的我背后却有一个“高调”的“娘家人”,他们由刘正蓝博士领衔,是国内第一个研发无线分析技术的科研团队,具备10余年技术积累,专注于环境感知与智能分析领域。多年来,他们用100%科研投入比打造的我,是全球首创,更填补了行业空白。
应用场景:投入海陆空“全息作战” 实现区域态势的精准感知
去年5月,一位老人在山区走失,搜救部门尝试多种技术手段未果后,向北岑科技寻求技术支持。北岑科技创始人、总经理刘正蓝回忆道:“我们迅速派出一名技术人员携带设备前往现场,在复杂地形环境下,仅用10余分钟便锁定了失踪人员位置,协助搜救部门成功完成营救。”
此次救援使用的北岑科技移动终端追踪系统,是国内外唯一一款融合多维信息感知技术的无线信号扫描追踪系统。该系统还结合多种先进技术,可实现对地面(13-15公里)和空域(0-10公里)的大范围扫描,并将位置误差控制在米级。刘正蓝坦言:“最初,我们关注的是海洋环境监测问题,开始研发相关无线侦测技术时,其实并没有十足把握。”如今,这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已大幅扩展,填补了海洋、湖泊、国境线、矿区等场景在监测、态势感知和应急搜救领域的技术空白,并已成功应用于矿区保护、岛链精准智控和国境线管理等场景。
此外,该系统还适用于其他重要战略场景,如大型核电站、储油基地、储粮库和炸药库等。近期,北岑科技最新研发的前沿技术在核电领域的创新应用,成功入选浙江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刘正蓝介绍,“高性价比”是该技术最直观的优势。传统核电站采用的“信标+工卡”方式成本高、效率低,而北岑科技的新技术通过“无线信号扫描追踪”+“视频人体识别聚类算法”,实现了核电领域高精度、无感、智能化的全员定位和管理,可将成本降低90%,显著降低运维成本。目前,北岑科技已跻身核工业领域代表性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合格供应商之列。
e点睛:人工智能的新质战斗力
北岑科技于去年落户钱塘,如同他们的设备“盒子”一般低调地隐匿于小微企业园中。研发团队规模精简,科研人员占比超90%。在2023年年初尝试推广前的3年间,北岑科技的研发投入比更是达到惊人的100%。
显然,“厚积薄发”一词也被北岑科技具象化。我国拥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2.28万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11000多个海岛、总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广阔的区域正是北岑科技大显身手的舞台,于公共安全领域而言,北岑科技的技术已成为一种新质战斗力,为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2025年,我们除了深耕公共安全、国家战略目标场所和应急救援三大市场外,还将研发重点放在低空探测领域。”刘正蓝表示。钱塘作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正持续优化空域资源利用,推动产业升级,已集聚多家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相关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物流、农业植保和城市管理等领域。
与区内其他企业不同,北岑科技从安全防控角度切入,专注于低空经济领域的前端技术——探测与发现低空飞行器。这一技术也将助力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为产业生态完善提供重要支撑。
“新年伊始,我们荣获‘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未来将继续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目标迈进,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刘正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