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莲群:垃圾分类的守望者
  ■记者 李均晓  通讯员 廖涵

  7月的一天早上,清雅苑小区68岁的余阿姨走到单元楼下的一排垃圾桶前,将手里拎的两袋垃圾分别扔进厨余垃圾桶和其它垃圾桶里。对于哪种垃圾装一起、哪种垃圾扔哪种桶,余阿姨已经了如指掌。“这些都是咱们小区小刘教的。”余阿姨说。

  余阿姨口中的小刘是清雅苑小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刘莲群,在清雅苑居民眼中,60多岁的刘莲群对待垃圾分类工作认真负责,谈起她对小区垃圾分类的贡献,每个人都竖起大拇指。也因为这份认真负责,清雅苑小区在今年3月份评上了“浙江省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动力来自居民的理解与支持

  刘莲群在指导垃圾分类时总是微笑着,她说自己能够坚这项苦差事,是因为有来自居民的理解与支持。最初上任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时候,她对圾分类知识还一知半解,上班工作协调不好,下了班还得努力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慢慢地变得有些压抑。积压许久的情绪爆发是在某天晚上,“那天晚上感觉整个人都快不行了,感觉郁闷到快要哭出来。”

  刘莲群第二天上门指导垃圾分类的时候也是没精打采。走访到第五户门前时,对门的阿姨问她在做什么,刘莲群说是在指导垃圾分类。阿姨马上就从家里拿出垃圾给刘莲群检查,嘴上还很抱歉地说家里的垃圾没分好,给大家添麻烦了。“当时我就感觉到内心照进了一束光,把多日的阴霾驱赶得一干二净,我感到我的工作是会有人理解的,是有意义的。”

  在工作的这3年中,许多热心居民邀请刘莲群来家里讲课、帮助刘莲群搬过垃圾桶、积极地向亲朋好友传播垃圾分类的理念。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就像给她的生活打了一剂强心针,就算工作再迷茫再困难,也找得到出口,就算再累,看到小区垃圾分类事业的改变总会情不自禁微笑。

  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居民的理解与支持给了刘莲群许多精神上的鼓励,让她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应对工作。但是,垃圾分类工作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拥有超强的责任感与足够的细心才能把这份工作做好。”刘莲群这样说道。

  一天的工作从清晨5点开始,刘莲群会仔细检查每幢楼下的垃圾桶里垃圾是否分类好,如果有分类不正确的,刘莲群扫一扫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就能找到垃圾的主人。“我会把这些没有分类好的记录下来,一一上门指导。”白天,她在小区转悠,一天检查易腐垃圾200余袋,等到傍晚,她就会挨家挨户敲门,针对垃圾分错的居民上门指导。“看到分错的我就会一直上门教他们,直到他们分对了为止。” 清雅苑小区有31幢居民楼,1390户家庭,每幢居民楼每户家庭几乎都留下了刘莲群的脚印。

  “如果说我工作有任何成就,完全归因于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刘莲群说,“虽然垃圾分类指导员这个工作又脏又累,但是既然在其位,你就得担其责。”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刘莲群工作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向居民传授如何正确垃圾分类,她发现一对一的指导虽然质量很高,但是效率不高。如何提高指导人群的覆盖面呢?她想到召集社区的小朋友们上课,健谈的性格让刘莲群的课堂从不枯燥,很多小朋友回去之后开始关注家里的垃圾是否分类正确,有些甚至每天监督家长扔垃圾。渐渐地,很多家长也参与到了课程中。“垃圾分类不是下一代的事情,而是现在我们必须要做的事。一个小朋友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我们才会把垃圾分类这个事情做好。”

  刘莲群把自己比喻成灯塔里的守望者,“我年纪也慢慢地大了,再过几年可能我也干不动了,我要趁着自己还能动的时候,把垃圾分类的理念尽可能地播种下去,总有一天这些种子会发芽、开花、结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教育 专题
   第04版:城事
~~~
~~~
~~~
~~~
~~~
~~~
~~~
钱塘新区报城事04刘莲群:垃圾分类的守望者 2019-07-24 2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