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楠楠 通讯员 沈丽娜
本报讯 “老师,快来帮我看看这个针法要怎么穿。”“老师老师,你看我这个叶子编得对不对……”在义蓬街道春雷村文化礼堂内,一声声“老师”不绝于耳。原来,春雷村共富计划暨立夏手创非遗钩针首期培训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展,共富的种子也在这小小的钩针里慢慢生根发芽。
据悉,春雷村此次钩针首期培训将持续三天,微钩手工艺制品后期的运营模式不需要集中的加工场地,以分散的劳动力加工为主,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制作。相较于缝伞,微钩手工艺制品更加灵巧、环保,材料有专人发放和回收,工作的舒适度与便捷度得到大大提升。此项目为闲散劳动力和低收入农户的增收问题开辟一条新路子,在家门口唱响了“致富经”。
“我们在做家务、带孩子的同时也不耽误赚钱,村里给我们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后,随时随地都可以干活,省时省事,真的是办了一件大好事。”春雷村村民周文花说。
微钩项目能引进春雷村,少不了我区新生代企业家家游学院创始人尚贞涛的努力。他多次来春雷村考察后,发现当地闲散劳动力和退休人员多靠缝制伞增加收入,收入较为单一、不稳定。为此,尚贞涛第一时间联系了与自己结对的学生,立夏手创工作室的创始人朱佰晶,希望能通过朱佰晶夫妻的微钩手艺让村民的物质精神双提升。
朱佰晶和彝族小伙罗海波既是恩爱夫妻,更是创业伙伴,他们在创业之初,就十分愿意为弱势群体带去“光亮”,把促进弱势群体再就业作为一份责任。因此在接到尚贞涛的邀请之后,夫妻俩欣然应允,立即着手筹备物资和渠道。
春雷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春雷村将依托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村社协作的模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打通企业和闲散农户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鼓励广大妇女同胞、老人等弱势群体实现家门口的创业就业,用一针一线钩织好民族团结同心圆、民族繁荣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