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馨蕊 许莉莎 彭爽
党建为核,破解基层治理大难题;融合为点,擘画美好生活“同心圆”;文化为魂,奏响现代社区交响乐……今年,针对辖区面积广、社区数量多且均为城市型社区的实际情况,白杨街道以“微治理”为切入口,着力把最小单元的力量凝聚起来、激活起来,提升现代社区治理实效。
目前,白杨街道下辖邻里社区、伊萨卡社区分别在全省现代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全市基层党建“领杭争先”擂台赛上亮相,白杨街道也代表全区通过了省市党建统领网格智治专项调研督导并获得充分肯定。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未来,白杨将进一步做实做优“微治理”模式,让白杨成为基层治理工作的优秀典范和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建强“微网格” 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前段时间,社区周边物流中转站发现1名密接人员,我们仅用3小时就完成对1.1万人的全面排查,迅速锁定35名次密接人员。”邻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敏华感慨道,只有把网格划小、力量配足、责任压实,才能让基层治理真正由表及里管到关键处。
邻里社区是一个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原来受制于工作力量紧缺,社区10名专职社工管4个网格,平均每个网格近900户、2800余人,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人手常常不够用。在推行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后,按照200-300户重新划分网格,社区的网格增加了11个,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51个微网格。网格调整优化后,社区管理更精细,治理响应更快速。
和邻里社区一样,管辖范围广、人口基数多、治理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一度困扰着街道其他社区工作人员。近年来,白杨街道广泛挖掘力量,把“微网格”建好。对网格、微网格进行集中优化调整,目前街道共有237个网格1166个微网格。同时,在网格队伍配备上,一方面将新招录的135名社工补充到网格队伍,另一方面积极吸纳物业、业委会、居民党员等多元力量入格,其中重点针对23个专属网格、58个专属微网格,主动挖掘来自辖区高校、平台企业的专职力量“入格”,目前已累计吸纳30余名保卫处处长(经理)、后勤主管、企业经理等担任兼职网格员,实现微网格全域覆盖、分类管理。
如今在白杨,微网格已“升级”为现代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最小单元。在这里,一个社区、一条楼道巷弄、一座商务楼宇、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园区、一个商圈,都被细化为一个或几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覆盖50户至80户居民。
如何让微网格发挥其效?白杨以“平战结合”探良方。事前无急有备,事中有急能应,事后应后能进。平时阶段,全面梳理网格底册,摸清人口数、单元楼道数、出口数、志愿者类型及人员数量、应急物资底数等,网格队伍主要做好电信反诈、平安宣传、志愿巡逻等常规工作;战时阶段,按照“1分钟响应、3分钟到场、5分钟处置”标准,第一时间集结应急队伍,投入疫情防控、抗台防汛等紧急任务。例如,在台风“梅花”来袭时,景园社区数百位居民处于紧急状态,街道第一时间激活“平战转换”应急工作机制。社区微网格员闻令而动,第一时间精准到达救援地点,广泛发动多方力量,顺利完成居民紧急转移500余人,全面筑牢防汛抗台“红色”堡垒。
此外,白杨完善并出台了全区首个《白杨街道微网格员管理指导意见》,建立起工作交流、信息报告、服务居民和管理考核四大工作制度,通过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微网格队伍管理,激励微网格发挥最大作用。
深化“微循环” 提升社区善治效力
今年5月,和达城小区通过“五议两公开”广泛发动小区居民尤其是党员参选业委会,顺利产生了新一届业委会且党员占比80%,结束了长达7个月业委会空缺的状态,新业委会到位后还通过小区事大家议、小区事大家商,积极推进小区门禁和监控改造、绿化提升等工程。
和达城小区是白杨街道“五议两公开”首批试点小区。今年,街道制定《小区重大事项“五议两公开”指导意见》,将业委会换届、物业企业选(续)聘、小区改造等重大事项列入议事范围,探索实施业主建议、业委会提议、小区党支部商议、社区党组织审议和业主大会决议“五议”和决议结果、实施结果“两公开”,首批在和达城、多蓝水岸两个小区推广施行。
“五议两公开”试点推行以来,居民的生活迎来了可喜的变化。以多蓝水岸为例,该小区是一个已交付十多年的老小区,眼下小区水箱、水管等多个设施设备存在老化、破损现象,水质、水压问题偶有发生。近日,在街道助力下,社区经过“五议两公开”,将进行二次供水改造,实现供水设施专业化、规范化、数字化的运维管理,确保居民喝上“放心水”。
民生福祉让小区变得更有温度,而有温度的同时也不可缺乏监管力度。街道聚焦城市型小区共有资金的使用监管,创新试点“两强化两提升”,增强资金管理规范性,提升小区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目前,和达城、月雅苑等16个小区作为先行试点,成立由社区党组织书记、财务人员和监察工作联络站负责人组成的财务监督小组,依法修订《小区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并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代理记账,改变了原先小区共有资金底数不明、管理不清的问题,架起了小区与居民间的“廉心桥”。
此外,街道还通过启动最美系列评选,调动三方协同积极性。对住宅小区业委会、物业等主体开展统一考核评价并加强结果运用,专项制定白杨街道《住宅小区最美业委会考评方案》《最美物业服务企业评选办法》,将街社评价和业主测评相结合,其中对连续三年获评最美业委会的小区优先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并给予项目总额50%、累计不超过100万元的补助,进一步激励业委会、物业发挥作用,助力小区治理。
做优“微阵地”
激发居民自治活力
在大北社区文汇苑小区,小区楼道别有一番亮丽风景:从“初心篇”“爱心篇”“同心篇”三个维度,生动诠释了党员的初心感言、志愿服务理念和同心共富的精神面貌。
社区党支部书记孙志芳对此颇为欣喜,她告诉记者,这楼道还有个名字,叫“红心汇”。据了解,通过单建、联建等方式,大北社区已组建小区党支部6个,实现组织工作覆盖率100%。同时,建立21个楼道党小组,设立党员楼道长,为“党员家庭户”挂牌,引导428名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形成了“小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小区党建新格局。
今年,白杨街道项目式推进最小阵地建设,街道领导带队组织全体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集中考察,学习小区党群服务驿站建设、楼道更新提升等优秀案例,并全面排摸、盘活辖区50余个住宅小区业委会办公用房、楼道门厅等空间资源,用足党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将党群服务阵地建在居民家门口。其中,重点推进“百个楼道微更新”工程,采取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党组织书记领办方式,制定“一楼道一方案”,打造有场所、有设施、有制度、有服务、有活动的党群阵地,目前已有50余个楼道完成微更新工程,大北社区便是其中一个典型。
今年夏天,和达城小区居民因为小区新装上了电梯空调而绽开了笑颜。这件关系到小区内千家万户的“大事”,却是在社区楼道微格议事角内做成的决定。
与此同时,小小楼道还发挥了其他作用。“家中旧书越来越多,扔了可惜,能不能给它们找个好去处?”听到居民的心声,社区经过多方协调,建立起共享书架制度,可容纳近2000本书的12个共享书架平均分布在各个楼幢的一楼大厅,居民可24小时取阅。自此,旧书开始流动起来,书香逐渐浸润小区的各个角落。
“希望居民们既乐在其中、又学在其中,以和美清廉等内容为主题,我们还打造了‘1+6’特色楼道,形成小区楼道打卡点,努力构筑风清气正的清廉文化家园。”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这类菜单式服务在白杨已全面铺开。今年,街道积极在楼道阵地集成民情民意联系、矛盾纠纷调解、在职党员报到、一老一小活动、共享书架借阅、文化氛围营造等多元化服务,分区打造活动区、服务区、议事区、宣传区等功能区块,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阵地使用率,同时鼓励各小区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服务,目前已形成和达城“和美·幸福礼”、江语海“潮之力”、文汇苑“以文汇邻”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区(楼道)文化品牌,让治理与服务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