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卢楠 通讯员 陈悦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依托绿色学校、无废亚运场馆等基础优势,以低碳、节约、智能为“无废高校”创建的切入点,在校内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校园,发挥高校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牢固树立师生生态环保意识,争创省级无废校园。
无废场馆出圈
简约办赛成为时尚
杭电体育馆(亚运击剑比赛馆、预赛馆及热身馆)将承办第19届亚运会击剑项目及亚残运会轮椅击剑比赛项目。在场馆改建过程中,学校秉持无废理念,坚持勤俭节约,按照绿色建筑设计、采用绿色施工,设施设备采用绿色产品,尽量减少固废源头产生、提高资源化利用。
打“底妆”时,在保留建筑结构和外立面的情况下,内部和屋顶进行了翻新,以达到亚运击剑比赛的要求。上“彩妆”时,统筹好场馆改造保护、赛时保障和赛后利用要求,馆内5000多个使用了15年的座椅以及服务了6年的LED屏,经拆卸、维护,原拆原装继续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服务。在“妆容”整理时,原体育馆内地板经拆卸、挑选、适配,组装至学校其他建筑地面;馆内电器开关,经拆卸挑选、维修后“备用”,随时准备为亚运发“电”。
最终,场馆从节能、节水、资源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各个方面达到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在杭州亚组委发起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2021年度“十大场馆”评选活动中,学校体育馆成为节俭办赛“模范生”获评“勤俭节约奖”。
分类垃圾减量
智慧校园低碳赋能
从2019年开始,杭电就出台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办法》,成立垃圾分类领导工作小组,明确校内各学院(部门)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分工和职责,规范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促进垃圾分类长效化管理,实现学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同时还将垃圾分类纳入学生评先评优重要指标。现学校下沙校区14幢楼宇放置四分类桶544个,张贴垃圾桶墙面引导分类板近200张,教室放置一体二分类桶282个,生活区设置智能垃圾分类箱13处。学生生活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模式,为实现精准分类投放,垃圾减量控量打好基础。智能垃圾分类箱上的电子屏定期宣传“无废”知识,提升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垃圾分类机器人宣传车,会根据预设的路线巡航,在校园内播放垃圾分类知识,动态宣传环保知识。
不仅如此,学校还积极开展生活垃圾生物处理。目前学校在生活区建设了易腐垃圾就地环保处置点,经过调试现已投入使用,日可处理餐厨垃圾2吨,不仅有效解决了食堂易腐垃圾久置变质和运输二次污染等问题,同时产生的初代有机肥基可经过必要的堆肥及辅料添加后用于绿植施肥。该设备具高安全性、无公害、低能耗、高降解率等特点,降解率能达到85%以上,有效提升学校垃圾就地处理能力和垃圾资源化率。
“无废学校”创建,不仅提升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园的整体形象,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师生良好的环保素养,将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全体师生科研、教学、办公、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让“无废学校”创建行动成为杭电师生的“新习惯”,让校园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