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慧敏
“只要群众有需求,我们就要有回应。”今年已经57岁的范建林,每天的工作就是参与街道大大小小的调解工作。调解工作看似是做“和事佬”,但内核却是对公平公正的绝对坚守,而这样的“坚守”,老范已经坚持了36年。
曾荣获杭州市“人民调解先进个人”、萧山区“人民调解先进个人”和杭州钱塘新区“优秀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的他,现在是前进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名人民调解员,还有着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范建林调解工作室”。
1985年从部队退伍后,老范就申请入党,并接下了村里的调解工作。这些年,虽然工作职位有所变动,但不变的是,他一直在调解工作一线,并且越做越好,越来越热爱。
家庭纠纷、赡养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拆迁安置纠纷……从以往的农村住宅遍地到现在的前进产业集聚,范建林在见证前进发展的同时,也调解了无数纠纷。在他每日携带的公文包里,装得满满的都是手头调解的案子,每一个相关人员、每一个矛盾点、每一个案件细节,他都了如指掌。
在街坊邻居眼里,老范好像是个“24小时在线”的人,仿佛没有明确的下班概念。无论时间多晚,只要拨打电话,他总会立即赶到现场及时化解纠纷。“老范这人很靠谱,我们有事情有矛盾,总喜欢找他来帮忙协调!只要打电话,他就会来帮忙。”村民说道。
说起调解工作中的“秘诀”,老范提及最多的就是“法理情”三个字,在他看来,居民群众之间矛盾调解最讲究的就是“法理情”,企业劳动纠纷、土地拆迁纠纷等“硬规矩”就应该讲究法律,但像街道邻里、家庭间等“软纠纷”就可按情理来处理。他说:“其实来我们这里调解的都不是大事,我一般先晓之以理,再动之以情,实在不行就按照法律走。”
近些年来,前进街道经济高速发展,集聚了长安福特、西子航空、顾家家居、华东医药、统一企业、苏泊尔、章华等企业,但也带来了征地拆迁矛盾等一系列难以避免的发展问题,其中三丰村的征地拆迁便是范建林调解生涯中的一项难点工作。
如何转变老百姓的旧有观念?这是范建林在2012年底进行三丰村拆迁安置调解工作中始终想要解决的问题。“村民们习惯了多年来自建房的宽敞,种地种菜的自由,突然一下子要让他们搬进高层住宅小区,大家都是不乐意的。”范建林介绍道,一开始进行问卷调查时,500多户村民同意拆迁的比率还不到50%,远低于规定的75%。
调解工作没有捷径可走,为了让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时任三丰村村书记的范建林积极发动党员骨干挨家挨户走访、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意调查、去下沙部分地区参观“取经”……几个月的耐心工作下来,三丰村同意拆迁比率提升至80%,次年4月,三丰村拆迁工作顺利开始。
“正是因为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才有了今天的范建林调解工作室。”老范所在的工作室只有小小的一间屋子,却承载着全街道的调解服务工作,也承载着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我这里麻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还带动了村干部、巡防人员、业委会和热心居民等多方力量的支持,大家一起来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调解服务。”
2021年,老范还多了一项工作,就是加入了街道的“1+4+1”防疫督察组,做过村书记的他,现在是检查三丰村、前峰村防疫工作的带头人,丰富的调解经验,也在这次防疫工作中“凸显”了作用,“我就是做调解的,自然村民也认识得多,大家也愿意和我交交心。我去督查,他们也是很配合的。”
日月更迭有朝夕,寒暑交替无穷尽。在调解工作岗位上,范建林始终带着春天般的温暖,理解好、运用好道德的柔性与法律的刚性,为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分清是非、厘清责任和了断纠结,为前进的平安稳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