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
无数次奔跑,奔跑在家乡的路口,在这个秋日,我和父亲、舅舅搭乘开往故乡的客车。
一打开车门,师傅叫了我和父亲的小名。我们一时间恍然,抬头看见师傅淳朴的笑容,原来是老乡,瞬间倍感亲切,秋日的阳光打在师傅的方向盘上,恰如故乡的温暖流淌进我们的心里。于是乎,一路的乡音,一路的回忆,一路的美好。
曾一次次地想,一次次地望,一次次地踏上回家的路。而这一次,作为临江街道乡贤代表的我们,以特殊的方式回到了家乡。
这一条熟悉的路,不知道走了多少回,都留下了岁月的况味。而每一次,都走不够回家的路,看不够家乡的风景,更吃不够家乡的美食。
“孩子,你和爸爸、舅舅都来了啊!”又一次听到熟悉的乡音,这不是我几年不见的大舅妈嘛!大舅舅离开后,只有她一直住在老家。
“快,孩子,去家里坐一会。”推开熟悉的门,踏进四方的院落,安静而又美好。
这几年家乡的每个角落都驶上了美丽乡村的快车道。恰如大舅妈在窗下栽种的花儿,一朵朵随着花秧攀在窗上,四五枝地散着,一串串的花,惊艳着院落的墙角,风吹过,散落一地的诗。还有阔大的翠竹,俯仰生姿,妆扮着秋日几许的姿色,绿色的叶念着花开的时节,梦着萦绕身边的花香。
大舅妈惊喜我的归来,一直握着我的手。“缠”着回家的孩子,问饿不饿、冷不冷、想吃点什么。
“大舅妈,我不饿啊,今天是乡贤活动,我们都回来看看。”大舅妈一边给我拿锅里的年糕,一边连连说道:“好好好,都成才了,太好了,这是今年新做的糯米年糕,你都拿着啊……”
大舅妈的热情好客就如家乡的每一位人。我虽然离开故乡多年,但是一回来,看到所有人脸上的笑容依然是如此亲切,就仿佛自己还在童年时光,那个背着书包奔跑在家乡小道上的小女孩。
“慢一点,孩子,爸爸给你在这里拍一张照片。”等我醒过神来,看到父亲已经对准镜头。“真好,你外婆她们都去戏台看戏了,还有土特产可以拿噢,都是免费的啊……”大舅妈欣喜地给我介绍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快,上车了啊,去下一站参观了。”直到乡贤老师喊我了,才匆匆告别了我的大舅妈,但是我的衣兜里已经被她塞满了鸡蛋、毛豆,还有一袋甘蔗,都带着温暖。
这次的乡贤联谊会,见到很多熟悉的脸庞,有我的老师,有叔叔、伯伯,也有一起写作的前辈,有不少人,已经有十多年不见了,但此刻一遇到,都没有任何陌生感,仿佛昨天我们还在一起。
大家一起走进吉利汽车、知青文化园、萧东村,每到一个地方都深切地感受到家乡近年来的发展成果。
“这真的是我的老家吗?改变实在太大!几年不来都不认识了。”一走进萧东村,王伯伯就开始感慨起来,这个每天迎接杭州第一缕阳光的村庄,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一改旧貌,成为了水清岸绿、物阜民丰的美丽乡村。
“你和爸爸太厉害了,你们是首批工作室啊,你爸爸的照片拍得太有感情了……”“是啊,你看这组潮头鱼,拍得多好啊,我们都看到自己年轻的时候……”在“你和我”临跑者工作室,现场受到了每位乡贤的好评,大家还拿着我出版的几本书啧啧称赞。
我一抬头看到父亲脸上的亮光,他给大家如数家珍般介绍着50多张精选出来的摄影作品,这一张张反映着临江蝶变、钱塘江和围垦记忆的照片,都浸染了父亲对于摄影真挚的热爱,这是父亲无数个日日夜夜辛苦拍摄的成果亮相,更是临江半个世纪来的真实见证。
树高千尺离不开根,不管身在何方,转身就是家乡的方向。大屏幕上正在播放远在美国读博的弟弟发来的视频祝福。“一说起家乡的话,我就开始想家了……”听到我学霸弟弟对于家乡的祝福,朴素而又真诚:“祝贺临江街道‘临跑者’新乡贤联谊会成立,我虽然不能到现场,但我一直都关注着家乡的变化,祝福家乡越来越好。”
家乡的路有多远,弟弟说,一辈子走不完;家乡的景色有多美,父亲说,一辈子拍不完;家乡故事有多精彩,我想说,自己的拙笔,更是一辈子写不完。但我们都在努力奔跑,只为了家乡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