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婕 通讯员 宋青 洪勋
今年秋季开学是教育部“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学期,如今开学已经过去近两个月,学生作业负担减得怎么样?有哪些落地举措?有哪些变化与创新?记者走进钱塘各个学校,进一步了解“双减”教学新变化。
减学生负担
“我刚刚在学校数学晚托班里,就把今天的作业都写完了。我觉得这个学期的作业和上学期相比有减少,作业都能在学校完成。”月雅河小学学生沈允昊高兴地向记者讲述这个学期学习中的新变化。
“上个学期学校就有‘作业整理’项目,在‘作业整理’期间老师会进班级督促孩子完成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并为学生讲解错题。”月雅河小学语文教师陈老师告诉记者,“这个学期开始晚托,学生能较快适应。”此外,月雅河小学和区内其它学校精心合作录制的一系列学习视频“学习课堂”在“学习强国”杭州学习平台上持续供稿,有了视频形式的“学习课堂”,孩子们在闲暇时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用看、听、读的方式给自己随心加一道“自学小作业”。
增教学形式
在观澜小学英语组教师看来,“双减”把学生写作业的时间腾了出来,利用好这些时间,可以把动笔写作业变成动手做作业。“做”的样式可以有很多,探究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调查的、演讲的、劳动的……在做作业的同时让孩子们从书本走向生活。在这样的理念下,学生的英语作业变成了一场探索游戏。“月饼盒很像字母O,生日帽很像字母V,钢琴黑键是字母I……”一年级萌娃们用自己雪亮的眼睛在学校里、家里、生活中寻找各式各样的“字母”。
“钱塘‘潮’领巾,争当居家劳动小达人”是临江新城实验学校的特色劳动作业。早在国庆放假期间,临江新城实验学校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围绕着“假期居家十件事”有计划地安排着自己的假期生活,叠被子、扫地、帮奶奶理菜、擦桌子、垃圾分类……一个个孩子化身“时间管理大师”努力完成假期十事,并手绘属于自己的“十件事”,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学校提倡减书面作业,但是增加一些体育锻炼类、社会实践类和亲子活动作业,比如说跳绳、看红色影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临江新城实验学校相关负责老师表示,学校还结合项目化学习布置作业,尽量让学生做到“作业不回家,书包不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