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蜀山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荫向人浓

  □姚林中

  “绿荫向人浓”,我已记不得是哪个宋人词里的句子了,但每到这个季节总会想起这几个字来。

  夏天的绿荫有时像女人,柔得很。阳光从绿叶间照到地上,斑斑点点,像碎花裙。风一吹,叶子动了,光斑也动了,走在绿荫里,如走进了梦幻里。

  夏天的绿荫有时像男人,热烈得很。密密麻麻的枝叶,把阳光挡在了外面,不让一丝一缕穿过,走在绿荫里,阴凉得让人欢喜。

  小时候的夏天,家乡有一种农作物——络麻,长得有三四米高,叶子又大又密。田间靠路边的络麻为了有更大的生长空间和更充足的阳光,常常往路中央长,每到最炎热的日子,田间路就成了绿荫路。放学回家,我最喜欢走这样的路了,不带遮阳伞,一路还阴凉,路上玩耍那是自然的事。

  后来到了省城读书,第一次站在校门口,就见一条笔直的林荫路通向深处,眼前的路是通向知识殿堂的路吗?我浮想联翩。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每一株都很粗壮,树干一人是抱不了的,树冠也长得好,在路面上方自然长成了圆拱形。整条水泥路面,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又宽阔又长,在农村是见不到的,那是要影响路边多少庄稼的呀。这一天惊喜得我在这条路上来回走了好几遍,虽然我也知道选择这所学校学习,将在这里走上无数遍。

  几天后我知道,这是一所掩映在绿荫中的学校。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最初是小学,到中等专科学校,再发展到大学,每一次发展都很少砍树,所以校园内随处都能遇见大树,每一条路都在绿荫下。

  课间穿梭在校园里,烈日时,绿荫送来凉爽,可缓缓漫步;细雨时,绿荫遮挡了雨丝,加快脚步或跑上几步,不带伞衣裤也不会湿。至今想来,在绿荫下完成了学业,是多么美好,多么让人回味呀。

  那次去山里游玩,见一株大香樟树,感到好奇就停车去看。走近香樟树时才发现树的北面有一条小溪流过,往溪的上游望去,原来是一山谷,溪水就从山谷中来。溪的两侧房屋错落有致,听树下乘凉的一位白发老爷爷介绍,谷中住着一百多户王姓人家。这一树绿荫在谷口,竟把整个村掩得严严实实。对于我的惊叹,老人笑了。他饶有兴趣地和我说,鬼子“扫荡”的时候,这棵树的绿荫还救过全村人呢。他一边环指着四周,一边细数着村庄,都被鬼子扫荡了,唯独这里鬼子多次经过都没有发现山谷中还有个村庄。老人还和我说,村里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有二十多幢呢。站在树下,我更感到神奇,这一树绿荫应该不止一次让村庄躲过了浩劫。

  在老家也有一处绿荫大家都喜欢,有五六株树,两株枣树、一株香樟树,还有几株我都叫不出名字来,在村中央的小河边。夏日的早晨太阳升得早,村里的女人喜欢聚集在有绿荫的河边洗衣服,洗好了还在树下站着拉一会儿家常的呢。夏日的中午,太阳猛烈,但树下无阳光又通风,男人们喜欢在这里午休,拿张席子赤膊仰躺,不一会儿就鼾声响起了。夏日的傍晚,这里又成了男女老少聚集乘凉的地方,微风徐来,大伙儿天南地北地谈论着,直到暑气消去才回家睡去。

  “绿荫向人浓”,多好的句子,绿荫是有人情味的,懂得爱人,会给予人。是的,她又何止只给了人们阴凉,更给了大家快乐与向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蜀山副刊
   第04版:专题
~~~
~~~
~~~
~~~
~~~
~~~
钱塘新区报蜀山副刊03绿荫向人浓 2021-07-12 2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