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观祥
忆钱塘,最忆是围垦。
去年底,“钱塘·潮声”宣讲团成立,我有幸成为一名宣讲员。
作为一个沙地之子,一名钱塘围垦的亲历者,一位围垦文化的传播者,宣讲举世瞩目的“钱塘围垦精神”,传承钱塘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建党百年献礼,意义非同一般。钱塘围垦,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具体体现,是钱塘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万众一心、艰苦奋斗、艰难创业的生动实践。
作为区级宣讲团成员,接到任务后,倍感压力,为了圆满完成任务,我精心备课,力求将精致的文字,震撼的图片,声情并茂地传递给受众,望不负组织重托,展现昂扬的激情,高质量的宣讲效果,向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一份薄礼!
凭借多年珍藏围垦资料图片的优势,从中选取具有现场感、纪实感的图片,制作成PPT,用文字的穿透力,图片的冲击力,语言的感染力,把沿江一带百姓,当年“涂涨就开垦,坍江就逃难” 的辛酸史,淋漓尽致地做了展现,再把钱塘人民与天斗、与地斗、与潮斗的豪情壮志,写在纸上,播在屏幕上,真实再现钱塘人民的时代风貌。
讲座现场,我把当年围垦战天斗地、你追我赶,惊天动地的照片、视频一一进行展现,力求在文字和语言上做到声情并茂,同步表达,以“围垦拓荒牛精神”去鼓舞新一代创业者,使之成为建设热土的精神动力。
“围垦感受:抽筋、剥皮、掉肉 。”“围垦感悟:激情、振奋、忘我 。”首先我对抽筋、剥皮、掉肉做了解释。“在围垦滩涂上,挑上一百多斤重的泥担,一天到晚行走在像装了弹簧一样的滩涂上,当河道越掘越深,大堤越筑越高时,双腿挑到石石硬,挑堤挑到脚抽筋”。
而1993年以前的围垦,清一色是人海战术,挑筑堤坝全靠肩挑手扛,人称“肉搏战”。每一期围垦,一挑通常挑上七八天,大多数人的肩胛皮都磨破,有的磨得血出淋淋,这就是挑堤挑到肩剥皮,简称剥皮。
有人会禁不住问:“长在身上的肉会掉吗?”我掷地有声地做了解答:掉肉一词,并非夸大其词,而是确实存在的。每一次围垦,住的是草棚,睡的是地铺,吃的霉干菜和麦粞饭,喝的是盐碱水,挑的是重挑,朔寒风、踏冰霜,早出晚归,负重而上。一次围垦下来,一个成年人体重减少三五斤,是司空见惯的,这也就是我们对围垦挑泥挑到人掉肉的注解,俗称掉肉。
在宣讲过程中,会场异常安静,台下受众聚精会神。当我解读完“掉肉”一词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也是围垦精神的魅力所在。
紧接着,我对围垦感悟:“激情、振奋、忘我”六字作了一一解读。
“激情”。在围垦驻地,围垦大军们,通过一夜的休整,一支支队伍挑着工具,冒着刺骨的寒风,赤脚踏着刀尖般的薄冰,蹚过一条条流化沟,摸黑向10多里路外的工地进发,场景蔚为壮观。目睹现场,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振奋”。在围垦工地上,虽人人都负重前行,但互相追逐的场景无时不在上演。乡与乡、村与村、队与队、人与人之间,大家自觉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意识,劳动中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激情饱满。作为一个集体来讲,都不愿意滞后于人家半拍,作为一个个体来讲,谁都不愿意落后于人半步,现场的气氛,就一个词,“令人振奋”。
“忘我”。就是“我将无我”。凡前来参加围垦的人,都怀着“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一股热情,围垦是农业的一大部分,当然是支援的重点。有的在乡镇企业工作,义无反顾,请假而来;有的开店经商,暂停营业,关门而来;有的出外打工,跋山涉水,远道而来……
紧接着我用一幅幅图片,配以简洁的文字,分别展现了“围垦主要工程”“围垦英雄辈出”“围垦处处皆风景” 和“围垦精神释义”。通过图片和文字,受众们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
围垦,铸就了钱塘人民“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崇尚科学,务实创新;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精神,它成了萧山人民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最后我对围垦精神做了总结,受众们频频点头,心灵与心灵产生了高度的呼应。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间,宣讲接近尾声。我又激昂地说,围垦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围垦精神永在,它会历久弥坚。我相信,在新时代、新形势、新起点“创强战略”鼓舞下,围垦人会再度激发起使命担当,点燃起精神之火、时代之光。传承伟大的围垦拓荒牛精神,在围垦这块神奇的大地上,一代一代薪火相传,续写钱塘自古繁华之传奇。
围垦精神,熠熠生辉,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