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坚定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浙江人民的母亲河,钱塘江在其入海口的海潮,以汹涌澎拜,气势雄伟之景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奇观”。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甚至连著名词人柳永看过大潮后,也一改婉约词风,挥笔落下“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样气吞山河的字句。
从小我就生活在这钱塘江的入海口,生于斯长于斯,我有太多太多的话要对您说。我有很多作品,在报纸,刊物上有大量文字写了母亲河钱塘江,我的37万字的散文集《沙地百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北京日报》评论《沙地百年》是“萧山沙地的现代史”“有文,有思,有趣”。里面大多文字都写的是钱塘江沿岸的人和事。我把沿江百姓对钱塘江的爱与恨尽情倾诉在文字上。
潮水从远方迎面滚滚飞驰,声如闷雷逼近,转眼白线潮翻滚而至,从面前呼啸而过;江水顿时陡涨,逆流沸腾,大地也跟着震颤,潮头最高的可达近4米,潮差8到9米,这是1969年时我在新围垦种队时亲眼目睹的一幕,所以我在杭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建国以来杭州救灾史料》和萧山区政协编写的《我与萧山围垦》上发表了《我亲身经历了1969年的坍江》一文。钱塘江潮从唐,宋以来年年给沿江两岸百姓带来了无穷灾难。
“十万军声夜半潮”。钱塘潮一日有早晚两回。苏轼写过一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世人都以为看潮只在这一天,实际上钱塘江月月有大潮,每月农历初一至初八,十五至二十均是大潮日,一年共有150多天潮日,潮的种类也特多,如一线潮、碰头潮、喷雪潮、蟹钳潮、冲天潮、龙卷潮、海市蜃楼潮等等。南岸的百姓看潮已习以为常,而且钱塘江南岸下游处处有观潮佳景,只要精心打点,都可以变为观潮胜处。
古人仰目所观的天文,便是钱塘潮“天时”的成因,这在宋朝著名的天文学家燕肃的《海潮论》中就写了潮水的汹涌澎拜的形成是月球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力相互作用,导致海水倒灌的“月球引力潮”,另一“地利”则是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海潮涌起时和上游的水互相冲撞,摩擦,再加上下游入海口附近有沙坎,于是激起了冲天巨浪。
当你在临江码头迎着东海喷薄而出的红日,看着它冉冉升起,面对着浩瀚的大海,这壮丽的景色绝不亚于泰山看日出;当看到水鸟盘旋,鱼翔浅底,白帆远逝,波光粼粼,那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里江、河、海、湾四水共导,大海的磅礴,海天一色的广阔,江、海、湾、河的各色植物和鱼类,动物能让人饱眼福,这里是继西溪湿地之后,浙江省第二个国家湿地公园。当然你更不会忘记,登上观潮城和每一处标准塘上,每一处大堤上,看远处一条白线滚滚而来,领略那一浪高过一浪形成的“万马突围天鼓碎,六鳌翻背雪山倾”的壮丽奇观,并由衷发出赞叹:美哉,浙江潮。壮哉,浙江潮。
月影银涛,光摇喷雪,雪移玉岸,没有了白日喧嚣,钱塘江在万籁俱寂中显得格外突出。灯光照在江面,波光粼粼一片,潮声由远到近,层次分明,这场面,非是有心人才能看到。像宋代著名诗人陈师道的“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没有对钱江深入细致了解观察,绝写不出如此瑰丽的诗句,我从事语文教育四十多年,一年里经常去钱塘江边观潮,看到如此美景,深深敬佩古人写诗高超的非凡本事。
这是钱塘江美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