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卢政 记者 余梦梅
本报讯 由于生猪养殖密集,新区成立以来,空污问题成为困扰新区发展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我区与萧山区合作,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为突破口,蹚出了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据了解,因消纳环境有限,2016年,新区着手实施养殖场污水纳管处理,全区23家生猪养殖场(含萧山飞地场)统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收集管道,废水在场内处理达标后方可外排,形成稳定的处理工艺,从源头上遏制了污水直排的状况。2020年全区共计处理废水28.36万吨。不仅如此,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我区经多年探索,形成了以纳米膜发酵为主流的粪污处理工艺,加入辅料、覆膜通风后,降低臭气排放量90%以上。将主要存在于固体粪污中的有机质充分利用,进行施田。目前纳米膜发酵、罐体处理等处理工艺已在我区7个牧场推广采用,杜绝了粪便直接施田、苍蝇孳生的现象,年处理粪污3.8万吨。
同时,我区不断加大资源化利用补助力度,通过项目实施,区内7家养殖场共计投入2800余万元开展资源化利用工作,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提升到100%,落实补助893万元。并构建起农牧循环机制,对农户施用有机肥给予300元每吨的补贴,2020年度新区推广补助商品有机肥7730吨,施用量提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