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爽
4月25日,省委书记易炼红调研杭州钱塘新区,留下“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立潮头展雄风”的殷殷嘱托。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本月,适逢钱塘新区成立五周年,易书记连续用四个“立潮头展雄风”的希冀,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品质新城建设、建强“三支队伍”等维度,为成立五年的钱塘新区发展把脉定向、寄予厚重的“生日期许”。
5年来,钱塘新区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始终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定位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一张蓝图绘到底,先行愈先、篇章日新。
翻看易书记的“行程表”发现,这恰好是整整一年之后,他第二次专程来钱塘新区调研。
连续两年同一时段,奔赴杭州之东这片创业沃土。有何深意?在书记的讲话中,我们可领悟到哪些信息?
先对比一下:
——2023年4月3日,易书记调研了杭州医药港、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航空航天有关企业车间;
——2024年4月25日,易书记调研了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钱塘信息高等研究院、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不难看出,钱塘新区如何举好举稳高端制造业大旗,实现“再造一个杭州工业”,仍然是省委省政府对这个“浙江首个、杭州唯一”的省级新区最牵挂的事情。
就在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中,钱塘提出,要聚焦“双新提能”,着力打造更多标志性产业成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515”现代产业体系提能增效,全面打响“未来智造看钱塘”品牌。
也在一周前,钱塘新区还举行“三年强园”提质行动暨专精特新园区(企业)培育高地建设动员大会,重磅发布了《杭州市钱塘区创新产业园提质升级暨“三年强园”行动计划(2024-2026)》《杭州市钱塘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方案》,全力打造全国专精特新名城先行区。
这是钱塘身为省级高能级战略平台的主动担当和现实构想,也是以实际行动回应省市委之盼。
“双新”“强园”“提能”“智造”……目标宏大,其核心仍在于创新驱动,于时代而言、于钱塘而言,创新驱动的抓手就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钱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把新质生产力作为变道超车、换道超车的主抓手,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转型升级,才能引领钱塘企业朝世界一流迈进、向最高水准攀登。
再对比一下,易书记说了哪些关键词?
梳理此次调研的公开报道可以发现,除“新质生产力”之外,“人才”“队伍”成为高频词,分别出现了9次、5次。
这也是钱塘新区思忖琢磨的一道“必答题”。产业迈向“世界一流”、企业攀登“最高水准”,其背后的原动力,必然是“人才”,必须是“队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倾情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
在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易炼红强调,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即“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
其中,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决定因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是中坚力量,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是基础支撑。
关键词被频频提及的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对钱塘新区“建设‘三支队伍’、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盼。
易书记深入钱塘新区调研,指明的是方向,增强的是信心,鼓足的是干劲。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站在历史交汇点上,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抢占身位、重塑优势,信心在我、干劲在我、胜利在我。
作为全省首个、杭州唯一的省级新区,同时也是浙江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年轻无所畏惧,要干就要干到最好。正如易书记“点赞”的那样——
“去年以来钱塘新区发展势头好、创新活力足、改革步子大,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四月,气清景明。在春风所到之处,一年一年,持续播下希望,在广袤的创业沃土里,会收获璀璨的未来。
“钱塘新区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立潮头展雄风!”
易书记的话犹在耳边回响。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景色。五年踔厉不息,五年春华秋实,放眼531.7平方公里的热土之上,奋进的力量,始终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