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东沙湖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出乡村共同富裕新空间

  □特约评论员  张新华

  采摘农旅体验、特色文创展销、公园露营、亲子游戏……近日,河庄街道新江村草莓节在草莓公园开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逛吃玩”。开幕式当天,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打卡,感受独特的乡村魅力(详见本报3月10日2版)。

  种草莓”变为“种风景”——这一“种”,种出了乡村振兴共富新空间,更打开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从2021年开始,新江村便以土地流转、草莓产业培育、菜篮子基地建设为抓手,坚持田园种植区、草莓产业园建设并进。同时与市农科院合作种植草莓,形成了“专家+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到202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5.3万元,同比增长15%。而作为草莓产业特色村,新江村草莓种植面积从最初的“星星之火”扩展到如今的千亩规模,仅去年一个草莓采摘季,就为村里带来了3000多万元收入。显然,“种草莓”“种风景”,让乡村风景更美,也实现了收入更高。当下,河庄街道一个以草莓为特色的展示空间和文化地标以及全面激发草莓产业、休闲产业和乡创产业的共富新空间发展路径正渐次变得清晰。

  人不负乡村,乡村定不负人。众所周知,乡村振兴不但要让乡村跨越村与村之间的鸿沟,而且要拓展有更广阔乡村共同富裕发展的新空间,更重要的是,要努力打破当地乡村振兴的思维定式,有更切合钱塘区乡村振兴共富新空间发展的实际思路。这就需要各村强化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意识,进一步深化以“草莓产业+休闲旅游”,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发现的眼光,从而发掘钱塘区乡村特色产业,将先进的乡村振兴经营理念应用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上;与此同时,市科研院要凭借自身优势,以创新的科技成果助力特色乡村产业发展,努力将钱塘区农业产业优势转变为发展胜势;特别是各产业特色村要真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逐步实现产业特色村内资源统一规划,采用绿色培植技术,注重田间管理等方法,培育出优质绿色特色产业,做到乡村整合特色产业资源、统筹特色产业规划、共建特色产业品牌、共享特色产业成果。让激活乡村特色产品产业市场,成为乡村产业振兴拓展新的渠道,并注入新的活力。

  毋庸置疑,对钱塘区而言,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高地,“短板”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期待钱塘区有更多像发展种植草莓产业这样的特色村参与进来,破除原有村与村之间的产业发展局限,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活力,努力盘活乡村现有产业资源,打特色产业牌、走特色绿色路,创新探索崭新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从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让钱塘区各乡村真正“种”出乡村振兴共富新空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东沙湖评论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街巷
   第06版:法治
   第07版:教育 专题
   第08版:城事
~~~
~~~
~~~
~~~
钱塘新区报东沙湖评论03“种”出乡村共同富裕新空间 2023-03-29 2 2023年03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