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施诗 钱圆 张华颖 见习记者 张楠楠
通讯员 翁新悦 沈超超 徐清祺 吴利刚
近日,钱塘区“红领钱潮·夺旗竞跑”平安之旗基层治理创新比武打擂活动在新湾街道文化中心举行,参与夺旗的12家单位现场晒干货、比担当、拼成效,进一步总结提炼基层治理新经验,讲述社区如何为老百姓守好“平安关”“幸福门”。
新模式掌舵“有温度”
2018年10月,下沙街道早城社区成立了我区首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基层调解工作室“宋哥调解室”,目前共有13名调解员。社区的居民遇到麻烦,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宋哥”,他们之所以成为社区居民解决矛盾纠纷的一剂良药,正是得益于调解室“135”工作法的成功实践。“135”工作法即一支由社工、巡防、老党员、老民警以及物业和业委会成员共同组成的调解员队伍,通过工作例会机制、信息研判机制和联动协调机制,以及接待的热心、解答的耐心、释法的倾心、调解的公心和回访的暖心,。这“五心服务”,形成基层调解工作闭环。
无独有偶,新湾街道也有效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街道成立“湾嫂议事厅”,为基层治理凝聚她力量;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体系,搭建镇村组民四级联动平台,建成“首问负责、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联合调处”化解机制;在村社试点“心湾底”“清廉新湾”等数字政务系统,群众可通过平台了解村社重大事项公开情况,线上参政议政。
新技术治理“有速度”
下沙街道下沙社区依靠智慧安防项目,推动形成辖区全域数智化治理新格局。社区依靠全域数智化平台,以智慧社区管理平台为中心,在辖区范围内设置了全方位的人脸布控系统、车辆出入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系统,全面提升了基层治理质效和精细化水平。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域无死角的监控系统,能够确保社区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置解决问题。”同时,下沙社区还依托数智化管理平台,同步开设矛盾纠纷调解室、法治学堂、共享法庭等功能模块,将社区工作从传统的人工低效时代带入数字化高效时代。
义蓬街道火星村利用数字乡村打造契机,划分3个网格,建立23个微网格服务微信群,数字驾驶舱接入50个监控节点、10个车辆抓拍探头和2个高空鹰眼,用于密切监控5个主要风险点、3个重点场所,并采取困难联帮、事务联商、平安联建“三联动方式”,处理污水管堵塞、路灯损坏等多种突发事件。
新机制引领“有航向”
义蓬街道春光村将辖区划分为4个网格,配备4名网格员,及时掌握网格内动态情况,还创新推行“义村e警”工作新模式,警民合力,打通平安建设“任督二脉”。依托“义村e警”、街道“好蓬友”新乡贤联谊会,创新形成“义警+乡贤+社会维稳”模式,“通过‘义村e警’工作新模式及时发现各种安全隐患,使春光村报警率下降96.96%。
火星村通过开展平安知识宣传和竞赛,引导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基层治理中来。这是义蓬街道要求村社搭建安全平台完善化、智能化的措施之一,还强调加强对群众安全知识宣传,将村民身份从“被保护者”转变成“家园平安主动守护者”。
作为一个租住人口占社区常住人口90.86%、以企业职工为主的融合型大社区,临江街道高新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将安全工作之基夯实?高新社区给出了“做优民情服务、做深社企联动、做强组织的体系”的答案。
高新社区积极沟通辖区企业,同时社区打造“四治融合”平台,以智慧力量护航平安建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块集成社会动员、风险预警、应急救援、资源链接4大板块、12个功能模块的大屏实时更新着社区大小事。此外,针对社区产业工人多、人户分离占比高、人员流动性强、人口比较复杂等特点,高新社区建立优化红色网格,配齐“1+3+N”力量,共划分12个社区网格,50个微网格。每个网格实现小区党组织覆盖率、“1+3+N”网格治理团队组建率、楼道(栋)长配备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