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林中
连续好多天的气温近40摄氏度了,不少人开始烦躁起来,哪怕在家里坐着一动不动也是汗流浃背。于是,开电风扇,这扇出来的风也是热的,开空调吧,待久了难免鼻塞脑胀。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夏天,天气炎热的日子里有一个凉快的好去处。
我们家与邻居家之间有一条小弄堂,宽约一米,长约十米。为什么当初两家在建房时留出这么一个小弄堂呢?是为了方便后排的几户人家到前面的小河边洗东西。后来家家户户打了深井,还通上了自来水,在这条小弄堂行走的人自然就少了。没想到的是,这小弄堂在夏天成了大家乘凉的好去处。
清晨,太阳还没升起,老人们起得早,当然在家闲不住,上街喝早茶去,这弄堂便成了这一排人家的老太太梳辫子盘头发最佳选择地。早晨微风轻柔,带着些许凉爽,吹在身上格外舒服。老太太搬出一把椅子一张小方凳,还有一只小竹箩,里面放着木梳、镜子、簪子、头绳……
上午八九点,暑假中的小孩大都睡醒了,他们来弄堂玩了,小小的弄堂一下子热闹起来。男孩子免不了顽皮些,挥个棒喊“打狗棒”,从腰间抽出一根棒说“倚天剑”,抖动长棒就嚷“锁喉枪”……女孩就文气许多,玩“盲人摸象”的游戏,跳几轮牛皮筋,再不就是“跳房子”。这弄堂有风,大家有时也出点汗,快中午时,弄堂里风小了,太阳也照进弄堂里,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小弄堂也安静下来了。
午后,弄堂里轮到从田间劳动了一上午的壮劳力们来休息了。父亲一般会在弄堂的中段找一个平整的地方,铺上一张草席,赤膊仰天地睡一会儿。这时只有些许微风,但风经过前面清澈的河面,带着一丝凉爽,父亲常常在弄堂里睡得鼾声响起。大伯则喜欢在弄堂尾休息,弄堂后面有一片竹林,大伯说这里更凉快些。于是,一张竹躺椅,一壶茶,一把蒲扇,大伯眯着眼,也不知有没有真入睡。
下午两三点,弄堂里又换了一拨人。小男孩们早已跑到小河里去游泳了,小女孩也喜欢跟着去玩水,还有些小女孩则喜欢聚在一起看电视剧。弄堂里有的是年轻妈妈,她们一边哄着小孩,一边拉着家常。有时,她们会拿来席子在弄堂里一铺,让两三个小孩在上面爬行。小孩们玩腻了,要哭了,又拿来一些玩具哄哄。小孩们玩着玩着,在席子上睡着了是常有的事。见孩子睡着了,年轻的妈妈就会拿着扇子在一旁轻轻地扇着,一来是扇点风,让孩子不至于热醒,二来也是驱赶蚊虫。
晚上的弄堂自然是一天最热闹的了。无风时,大家聚集在弄堂口,毕竟前面是河,较为凉爽。风大时,大家挤在弄堂里,这风一吹,人凉快不说,连蚊虫都没办法停在身上。大人们自然喜欢聊白天的所见所闻,小孩们则围着年龄最长的听故事。月亮西斜,感觉全身凉快了,或眼皮子“打架”了,就回去睡觉。大家陆陆续续地离去后,弄堂才恢复了一天的平静。
弄堂虽小,却充满了童年的回忆。在这样炎热的日子里想起它,我似乎又能感受到那丝丝凉爽的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