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笑瑜 谭敬 钱圆
通讯员 平小芳 黄亚妮 高佳美 糜南山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是2022年省政府“浙文惠享”民生实事工程重点之一,即:在“圈内”,居民走出家门,步行约15分钟即可到达一个公共文化场馆或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间,享受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据了解,我区已建成3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通过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的进程为98.33%。让我们跟随记者,对这些首批省级品质文化生活圈“沉浸式”体验吧。
下沙街道:
数字改革 共建多元新服务
下沙街道6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着力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街道品质文化生活圈配有聚艺坊“红剪子”公益理发、聚议厅“百合”家事调解、聚驿室“惠民”图书阅览、省级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金戈”军人之家、小哥驿站、清廉驿站等多种文化阵地,以及集儿童玩乐、水资源科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钱塘生态公园。
今年以来,下沙街道根据《浙江省“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指南》,全力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建设工作。街道的6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都是立足社区文化特色,结合现有文化设施进行集中整合。同时,顺应数字化改革要求,相关文化设施及服务项目都将会在“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微信小程序中展现。辖区居民只需动动手指,即可了解身边文化圈内的设施、活动、社团、志愿服务等信息,参与感兴趣的文化活动。
河庄街道:
文体开花 共创品质新生活
一直以来,河庄街道新围村、江东村、向公村、知行社区、东沙湖社区深入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给辖区居民带来品质文化生活新方式。
文化礼堂、文化广场都是新围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重要内容。陈列了珍贵历史照片和实物的围垦文化展陈馆、设备齐全的健身广场、农旅风光的党建广场……走进新围村,文体设施应有尽有,一站式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群众的文化需求。
除了新围村,知行社区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也正展现着活力和生机。步行于河庄街道书卷街,15分钟内,你就能到达社区文化家园、图书室等文化设施。在辖区文体中心内,还有体育馆、文教馆、游泳馆等供居民休闲娱乐。这些公共文化场所每周都组织节目辅导、讲座培训、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
接下来,街道将依托各类文化活动,培养社区文艺骨干,新建文艺团队,把形式多样的高品质文化生活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并结合未来乡村、未来社区相关场景建设,将文化元素与村社风貌塑造、活动组织等充分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的村社文化场景。
新湾街道:
有爱无碍 共享书香新环境
新湾街道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把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送到群众家门口,形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极大地满足了老百姓的文化需求。
此前,街道通过前期摸底、定位和走访,以街道综合文化站为依托,圈出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重点打造。
其中,钱塘新湾书苑将社区居民的学习、生活、社交串联起来。这里不仅是文化阅读空间,更具有交流、活动功能,是新湾街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闸口路的转角,往深处走到绿荫道的尽头,你会看见书苑藏身于此。作为我区城市书房之一,简单大气的钱塘新湾书苑在让读者享受书籍带来的温暖与慰藉的同时,也加快助力街道“文化圈”成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涵养城镇气质与内涵。
书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内有藏书2万册,且年新增图书2000册,报刊36种。街道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立足街道自身发展,组织策划了许多活动,如“湾嫂”诵读会、“品味书香,阅读经典”活动、“阅见幸福,读出未来”活动、“清风邀明月,清廉话佳节”书画征集活动等。
在满足普通大众阅读需求的同时,2020年,新湾书苑添置了一批盲人阅读设备,开辟了全区首家盲人阅览室,为盲人读者的学习带来更多便捷。这个专门的阅览室设置在书房东南角,配置了电子助听器、听书机、带照明功能的手持放大镜,安装了阳光读屏软件的电脑,书桌上贴上了盲文标识,地面上还设置了无障碍席位标志,为轮椅出行者预留了活动空间。
“书苑有学习的氛围,这里的环境比家里的确实好多了。为家门口的知识‘充电站’打call!”居民陈女士表示。
除了钱塘新湾书苑,农家书屋、社区公园、健身绿道等也是居民朋友出门走路就能到达的公共文化设施。
“15分钟品质生活文化圈”的布局,拉近了居民与文化的距离,增强了老百姓在文化活动上的参与感,正慢慢成为离钱塘居民们最近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