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钱塘人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06月29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最美”周亚君家庭:以行动书写“善德”之美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记者  徐红燕  通讯员  赵丹洋

  近日,全国妇联表彰997户全国“五好家庭”,200个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198名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揭晓997户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我区周亚君家庭入选全国最美家庭!

  “心怀善良的人一定是幸福的,乐于助人的人一定是快乐的。”这是周亚君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拥有一个平凡的家庭,一儿一女善良懂事,丈夫默默支持着她的创业之路;而她的家庭又不平凡,这些年,她白手起家创办企业,熬过了很多艰难的日子,一家三代人热心公益多年,用行动书写“善德”二字。

  白手起家  无惧风雨创业路

  有机番茄、水果黄瓜、香甜玉米……走进位于河庄街道的杭州祥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路旁一大片绿地浓绿茂盛,大棚里传来阵阵蔬果香,一排小屋里堆放着各种农用工具,周亚君在屋里忙碌不停。“正值农忙时节,最近实在太忙了。”周亚君说。

  一晃眼,周亚君和丈夫漏炜祥创办的杭州祥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经10年了,回想起这10年的艰难创业路,感性的周亚君忍不住泪眼婆娑:“太难了,每每回忆起那段日子,心里便很难过。”

  2012年5月,在丈夫的支持下,周亚君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一片荒凉之地上,夫妻俩成立了“杭州祥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规模化农产品种植。

  创业之初,种植难、销售难,都摆在了周亚君面前。由于夫妻俩对水产养殖缺乏经验,加上产品一度销路不畅,公司濒临倒闭。面对困境,周亚君并未消沉,她咬紧牙关,一边自学专业知识,一边向专家、农户请教,最终成功扭亏为盈。

  2013年6月的暴雨,对周亚君一家来说如噩梦一般。那年6月台风来袭连降暴雨,公司新修建的50亩鱼塘,在狂风暴雨中被冲得千疮百孔,刚撒下的鱼苗、辛勤付出的努力就这样付诸东流。顶着暴雨,穿着雨衣,夫妻俩用尽全力抢修,可是能挽回的损失很少。

  狂风过了,暴雨停了,鱼塘毁了,近200万元的损失让人傻了眼。周亚君沉默了,就在大家以为她会一蹶不振时,当时40多岁的她靠着不服输的劲头,选择重新打开书认真学习,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还请了专家来实地指导。

  像这样遇到困境又重新站起的事情,在创业10年里发生过很多次。一关又一关,关关难过关关过。周亚君夫妻深知创业的不易,更深知坚持的意义。“我始终坚信,我们所经历的事情,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所回应。”

  目前,杭州祥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占地面积430亩,涉及农业种植、水产养殖等多个领域。凭借着这份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周亚君的农业公司不仅成为杭州市“菜篮子”基地,更是杭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周亚君自己也从“小白”变成了地道的果蔬专家。

  奉献乡邻  探索乡村共富之路

  在河庄街道新围村,村民对“周亚君”这个名字再熟悉不过。对他们而言,周亚君是友善的邻居,也是热心肠的“老板”。

  随着周亚君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渐渐带动了新围村村民们的就业。“很多村民会来农场工作,有效解决周边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问题,还有一部分村民的农产品由于数量少,不方便销售,我们就统一收购销售出去。”周亚君表示。村民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周亚君夫妻俩创办企业的干劲也更足了。

  除此之外,农业基地的土地租赁费用也成了村民每年的分红,企业与村庄早已成为休戚与共的发展共同体。公司与村民能碰撞出这样的火花,是周亚君始料未及的,她感到欣喜不已:“和村民一起致富,才是最幸福的收获。”

  2021年5月21日,河庄街道新围村首届采摘节在杭州祥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园内举行,活动围绕乡村采摘、乡村美景、乡村民俗、乡村美食等要素,集中展示了河庄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充分调动、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全民参与、全景可赏、全域可游的自在乡村旅游新品牌,助力乡村振兴。这对周亚君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平台。很多市民第一次来到周亚君的农庄,体验了一场田园采摘、畅游乡村的趣味之旅,这场活动无形之中提升了周亚君农场品牌的知晓度。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周亚君又看到了新商机:“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发展采摘业务,也尝试把农庄改造成综合性的露营基地,探索休闲农业的转型方向。”

  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场景……每到周末或寒暑假,杭州祥祺农业就会迎来很多学生观光团、老知青观光团,一段段围垦故事,总会让人感慨不已。2016年,在女儿的建议下,周亚君在自家的农业基地里腾出一幢二层小楼,设计并装修出了一间围垦纪念馆,把几十年前围垦时期用过的农具、家具都摆进纪念馆,免费供大家参观。

  “口袋富起来了,脑袋也要富起来。”周亚君说道。

  热心公益  凝聚最美铿锵力量

  高考落下帷幕,周亚君19岁的儿子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妈妈,我想入伍当兵,不仅可以磨炼我的意志,还能实现我的报国梦……”

  听到儿子有这个想法,周亚君并不意外。

  随着企业发展蒸蒸日上,周亚君将目光投向了公益领域。这些年,在很多公益活动上都可以看到周亚君夫妻的身影。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也很早便开始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树人先立德”,这是周亚君的教育理念。

  2020年初,热衷公益事业的周亚君第一时间投身抗疫志愿者队伍之中,“我帮不上大忙,只希望用农场里新鲜的农副产品慰劳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春节期间人手短缺,周亚君全家齐上阵,拔蔬菜、捞甲鱼……顶着钱塘江边凛冽的寒风,她将一份份新鲜的食材送到了医护人员家中。听说下沙的“老淳安”中餐馆免费为医护人员提供快餐,她又将新鲜的食材送去;市妇联号召为援鄂医护人员家庭送去关爱,她驱车赶至,送来绿色蔬菜、健康水产。“如果有需要,我会持续不断地一家一家送。因为有了她们,我们有了不期而遇的温暖,更有了生生不息的希望。”周亚君说。

  那个冬天,江东大桥见证了她来来往往的身影。作为一名党员,周亚君甘做“为民服务孺子牛”,用行动诠释了为民担当、解民之忧的内涵。

  前段时间,周亚君的农业基地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数十名残疾青年来到农场,开展团体农事活动,周亚君陪着他们,度过了非常有意义的一天。“我们在开展这个公益活动时,首先就想到了周姐的农场,得知消息后她便爽快地答应了。”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周亚君的支持下,这类公益创投项目也将在农场持续开展下去。

  除此之外,在河庄街道妇联组织的“爱心妈妈”团队里,周亚君带头结对家庭困难儿童,十多年来爱心资助不断。“我们一家人以前也接受过别人的帮助,现在有能力了,能够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幸福。”周亚君说。

  大女儿漏超群还在高中读书时,就成了一名志愿者,每逢假期便参与市民中心的各项志愿活动,大学期间还参加不少支教活动。2019年11月,她在钱塘区“应届毕业生招聘”中脱颖而出,站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传递“新力量”。同样,儿子漏超祺也会趁着放假期间,去西湖边捡拾垃圾、在防疫检查口测量体温、在路口协助交警执勤……

  懂事善良的两个孩子,让周亚君很是自豪。她从来不会吝啬对孩子的夸奖:“他们真的很棒,是我永远的骄傲。”

  最近,周亚君又有了一个新的计划,她打算把自己的房子改造成一家公益餐厅,为社区老人、困难家庭提供免费饭菜。“我自己农场里种植了很多品种的蔬菜,都是现成的,每天只需要买些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
   第02版:专题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街巷
   第05版:城事
   第06版:教育
   第07版:一线聚焦
   第08版:钱塘人家
~~~
钱塘新区报钱塘人家08“全国最美”周亚君家庭:以行动书写“善德”之美 2022-06-29 2 2022年06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