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谭敬 通讯员 沈莹佳
工作时间猝死,应该怎么赔偿?6月1日凌晨,浙江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64岁的保安王某某在工作时倒地,后经医生诊断为猝死。王某某的妻子、儿子及亲戚就王某某猝死要求其工作单位进行经济赔偿。由于对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双方来到下沙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寻求帮助。
受理该案后,下沙街道调委会立即指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及王某生前所在公司相关社区的治保主任共同进行调解,并向双方表示调委会将公正调处本案。
由于该案争议点较多,经过一天的沟通协调,调解双方依然争执不下。于是,王某某家属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眼看调解陷入僵局,调解员一时想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于是他通过“共享法庭”远程视频联系钱塘区法院的指导法官进行咨询,商量解决方案。
指导法官在了解案件情况后明确表示,调解员的说法完全符合法律依据,家属可以自行查阅相关法律条例,或找律师进行咨询。在法官的解答下,家属终于打开心结。调解员趁热打铁,说服双方各退一步,最终顺利达成调解协议。
“通过‘共享法庭’,我能及时获得法官的帮助指导,也让当事人能够和法官直接交流,极大提高了当事人对我们提出的意见建议的接受程度,让更多纠纷在诉前就能得到化解,切实减少了群众诉累。”调解结束后,负责该案的调解员表示。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数字法治建设,全面推进基层治理“141”体系,下沙街道扎实推进“共享法庭”建设。将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当中,法官在线指导调解员化解复杂纠纷,借助“专业+服务”为人民调解员调处矛盾提供司法底气,为矛盾调解端再前移提供司法支撑,实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打通矛盾调解服务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