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农业农村局:稻花香里说丰年 钱塘富裕展美景

  ■文/许莉莎  平碧莹

  十月鎏金,岁稔年丰。田野里翻滚的稻浪、丰满的稻穗、扑鼻的稻香和隆隆的机声交织成欢乐的丰收协奏曲,沉甸甸的金黄预示着又一年的喜悦和收获。

  在钱塘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路风景,惬意满怀。以打造“智涌钱塘·现代星城”为目标,以“全方位提升、全域化推进、全景化打造、全资源整合、全社会参与”为工作方向,钱塘区深入贯彻“两山”理念,围绕美丽田园、美丽村庄、美丽经济、美丽人文四大篇章,实施“千万工程”,全力打造钱塘特色的现代田园城市,奏响共同富裕的动听旋律!

  春华秋实收获“千亩粮仓”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又是一年丰收季。在新湾街道35平方千米的美丽田园里,遍地金黄,呈现出一幅丰收画卷。近日,金灿灿的稻谷进入成熟收获季,种植大户们正抓住眼下晴好天气全力抢收。据了解,今年,新湾街道晚稻种植面积4平方千米左右,预计总产量可达3900吨,较去年有所增加。

  风吹稻浪的怡人景色时不时吸引着路人驻足拍照。“原来这里的地很杂乱,甚至是荒地。去年区里开始整治抛荒的土地,这不,今年就有收成了。”建华村的王大爷没想到,自己作为一个老农民,如今不仅土地有了“生气”,自己也成了他人手机里的一道风景。

  据悉,2020年底以来,钱塘区对多年以来因拆迁、工程建设、渣土填埋等原因造成的1万余亩抛荒地块进行了集中整治,累计对桥头堡区域、产城融合中心等重点区块约13平方千米抛荒地完成场地平整并全部种植稻麦、油菜等粮油作物。原来杂乱荒芜的地块已全部变成整齐划一的麦浪、稻田、花海。

  以抛荒地整治为新起点,钱塘区深入提升农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科技兴粮为核心,以示范带动为抓手,全区今年已累计创建了12个连片千亩以上的“千亩粮仓”示范区,形成了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的区内粮食生产高地,将“千亩粮仓”示范区建设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区、荒地整治的示范区、先进科技的应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高产高效的核心区,有效推动了全区粮食生产现代化发展。

  同时,钱塘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全面规划开展农业生态湿地建设,今年已开工建设0.3平方千米,农业生态湿地试点区,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科学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发挥湿地的多重服务功能,将水稻生态种植与湿地生态恢复兼收并蓄,着重从生态化种植、生态化净化等多种途径开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净化效果及观赏价值试点探索。

  一村一景扮靓美丽村庄 

  景色宜人的田园风光,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宽阔整洁的通村大道、浸润民心的文化新风……走进临江街道东庄村,这里田畴交错,风光旖旎。家门口的美丽蝶变,让村民小陈收获了“诗和远方”,直呼“一年一个变化,如今的农村生活很幸福”。

  东庄村的美丽蜕变,是钱塘区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生动缩影。

  去年以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钱塘区通过区、街、村三级联动,全面实施围墙美化、村道拓宽、景观提升、党建入村、线杆整理、三管齐下、庭院洁化等176个村级建设项目。各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彰显了“一路一景、一村一景”的独特风貌。

  今年,以“全方位提升、全域化推进、全景化打造、全资源整合、全社会参与”为工作方向,钱塘区“围垦风光 大美钱塘”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拉开序幕。新庙前村采用“户户评、月月比”的形式督促全村农户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新南村党员先锋带头,做到“扫干净、堆整齐、拆违建、清沟渠、种满园、点漂亮、增收入、人和谐”;三丰村实施项目带动,全面开展村级小微水体综合整治,通过建设村庄生态池塘盘活村内水系,净化前进水网……其中,钱塘区通过打造“擂台”让各村“比武”,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再次掀起了全区整治提升村容村貌、为实现乡村振兴奋勇争先的干事热潮。在每期的美丽乡村大比武工作简报上,各村亮点特色一览无余,不到一年时间,这股热潮已从“星星之火”成了燎原之势,描绘出了各村形态各异、美不胜收的美丽乡村好景图。

  “在比武打擂过程中,不仅仅是我们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在持续深入,数字乡村、未来乡村建设也正在依次展开。”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钱塘区已创建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20个、精品村4个、特色精品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7个,区级美丽乡村改善村14个、精品村4个,美丽乡村初具规模,美丽效应初步显现。到2023年,钱塘区将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全面彰显钱塘田园秀丽之美,打造“江河湖海湿地和谐共生,田园村社街区辉映成趣”的魅力新城。

  “一招一式”撬动美丽经济

  河庄街道新围村以“村里出土地、公司出规划”的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发展花卉、水果、水产、蔬菜等特色产业;新江村则以草莓为主打产品,打造千亩草莓园。义蓬街道春光村落实国家粮食战略,打出“春光稻乡”品牌……以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生产,通过“土地流转+产业造血”实现转型升级,盘活区内土地资源,在钱塘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在发展美丽经济过程中,钱塘区立足“共建共享、共生共荣”发展理念,从土地要素、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实际出发,积极谋划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扶持、政银合作等措施,让农业潜力变实力,村庄颜值变价值,农民丰收变创收,锻造共富链条,擦亮共富底色。据悉,2021年前三季度,全区各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总额15944万元,81%的行政村超过100万元;经营性收入8798万元,同比增长9.8%,80%的行政村超过30万元。

  这一佳绩的背后正是钱塘区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美丽经济方兴未艾的最好佐证。一方面,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有效盘活村内闲置的土地、房屋等资源,促进闲置公共服务设施的有偿使用效率,将村内闲置集体用房通过合法程序有偿出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河庄街道江东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盘活村内闲置房屋,发展休闲农业、文化培训、养生养老等新兴产业,为农户带来一年近3万元的房租收入。另一方面,向“田园+”复合产业发展,形成“改田成景、以景引人、聚人兴业”的创收路径,提升农业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如义蓬街道火星村,通过集中流转连片土地,打造以“都市农业+瓜果采摘+农家乐”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吸引游客约2万人次。新湾街道创新村级留用地开发模式,通过打破村界,鼓励各村以股份形式参股,吸纳村现有存量资金和村级留用地指标,集中建设加油站、公租房、标准厂房等工程,以此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有诗和远方,还需项目夯实基础。”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钱塘正努力把乡村的美丽风光带打造成为产业带、共富带、幸福带、文化带,聚焦旅游、文化、运动、健康、绿色农业等美丽经济幸福产业,继续高质量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聚才引智共享美好生活

  作为生物技术开发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家和国内知名先驱者,三十多年来,力劲生物总经理应继锋一直致力于作物生物应用的开发,尤其是“乳铁蛋白稻”品种的培育和开发,解决了其从“基因”到“品种”,成果可以实际应用的瓶颈问题。这一技术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值,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为推进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和解决“三农”问题服务,助力国家提速“乡村振兴”计划和实现“进口替代”战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农业农村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我们钱塘区,由于先前以工业开发为主且没有健全的农业农村管理机构,导致农业农村底子相对较薄,人才队伍队伍资源匮乏。”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乡村要振兴,人才是保障。随着钱塘区招才引才力度加大,像应继锋这样的高层次人才纷纷加入。近年来,对于“大学生回乡发展”的肯定声音逐渐高涨,也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扎根钱塘区农村,成为“新农人”。

  早稻种植技术培训、蜜蜂养殖培训、动物防疫培训……今年,钱塘区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共建钱塘区乡村振兴学院,制定钱塘区农业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包括乡村振兴领军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农村兴业带头人、高素质农民、农创客、土专家等。截至目前,共开展人才培训20余次,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不仅如此,钱塘区拟定了《关于钱塘区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文件,鼓励区内农企引进海内外顶尖专家,给予企业最高6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和专家10万元生活补助。鼓励大学生和农业科技人才从事现代农业,给予3年最高8万元补贴。做好“土专家”、农民技能大师等乡土人才培养工作,每年择优选择“师傅带徒”项目,给予每个项目最高20万元的补助。培育青年“农创客”“新农人”,对首次认定为“农创客”的高校毕业生计划给予2000元的补助。目前,钱塘区有农业高级人员6名,杭州市乡村产业技能大师7名,杭州市乡村产业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农创客21名;农村实用人才5000余名。

  “接下去,我们将继续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深入开展人才培训,出台人才评定文件,着力培养一批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的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如今,一个个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散布在围垦大地,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助力钱塘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播下更多致富“火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钱塘新区报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钱塘人家
   第04版:街巷
   第05版:城事
   第06版:专题
   第07版:蜀山副刊
   第08版:专题
~~~
钱塘新区报专题08区农业农村局:稻花香里说丰年 钱塘富裕展美景 2021-10-25 2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