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山
我当游泳教练员,还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部队的旧事,距今快50年了,仍清晰如昨。
1970年12月,我有幸跨入上海警备区某部营区,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由于部队是翌年元旦新组建的师直属独立营,一到部队(没有三个月新兵训练期),就直接分配到六连二班,每天跟班排长投入紧张的队列训练或政治学习。
我入伍前是大队宣传队一员,到部队后,连长和指导员看我比较活跃,很快把我从二班调到连部,担任军械员兼文书(原文书已提干)。记得这年5月下旬的一天,连长在全连大会上传达营首长指示,决定在全营抽调两名有游泳基础的战士,参加警备区游泳集训大队培训,结束后担任全营游泳教练员。会上,连长推荐了我(事先与我打过招呼)参加此次培训。
部队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第二天一早,我打起背包,携带日常生活用品,由通讯员用自行车送我到镇上乘公交车。经过几次换乘,中午便来到位于长江口的吴淞游泳训练基地,并与同营另一名江苏籍战友胡军民会面,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游泳训练。
游泳一般有蛙泳、自由泳、蝶泳、爬泳和仰泳等多种姿势。上海江河纵横,部队游泳着眼于未来水上作战考虑,练的都是蛙泳一种姿势。蛙泳可以使人体俯卧水面,方便观察前方动静和物体,又便于泅渡、掩护和水上搬运。来自全区的近百名学员,对各种游泳姿势都有一定的基础。大家通过几天系统的游泳理论知识学习后,教官就教学员下水前如何热身,下水后腿部抽筋的自救和互救等方法,然后教官就开始做蛙泳的规范动作、泅渡战备物资的携带等示范动作,每天下午必须在长江水中训练3-4个小时以上。烈日下露出水面的背部,晒得由红变黑到脱皮,晚上睡觉火辣辣的疼痛难忍。这样的训练,直到每人能全程在长江上规定用三个半小时,游完一万米才算训练考核合格(我游完万米时间是三小时十八分钟)。结束培训已是六月下旬,我和五连的小胡就担当起全营的游泳教练。
部队营房离师部大院咫尺之遥,当地百姓称南营房和北营房。因师部大院有个露天游泳池,负责全营游泳训练的沈副营长捷足先登,近水楼台先得月(周边部队也都瞄上师部游泳池),“独霸”游泳池作为全营训练场地。
来自全营三个连队的集训对象,尤其是山东、河南籍入伍的战士,几乎都是旱鸭子,我和小胡就从岸上基础动作入手,从师部机关食堂搬来十几条板凳,由我趴在板凳上,做手臂划水、两腿蹬水的连贯示范动作,小胡在一边讲解要领,然后每位学员轮流趴在板凳上,一遍遍机械性地做蛙泳划水蹬腿动作。
经过二三天的岸上练习后,我们首先带大家分批下到游泳池浅水区,站在齐胸深的水中,练习吸气、憋气后把脸面沉入水中,直到憋不住气再露出水面换气。记得有几个河南籍新兵,长到20来岁从未涉足过水,站到水中就心惊胆战,趔趔趄趄,脸面一接触水就呛水流泪,令人啼笑皆非,最后还是慢慢地适应了水性。
经过一周时间的岸上和浅水区的基础训练,全营参训人员基本掌握了蛙泳的要领,我们就带学员们分批下到深水区。为确保学员的水面浮力和安全,先叫学员肚子趴在救生圈上,保持人体浮力,手臂两腿划水蹬腿,抬头吸气憋气,使身体平稳向前滑行,反复几次,大家很快去掉救生圈,一口气可游上十几米,高兴时,有的还不时潜水,在水上嬉闹,洋洋得意。
20多天的泳池训练很快结束,营首长带领大家离开泳池,到河浜(上海浦东人湾就浜)开始练习武装泅渡、水上救护、物资运送等实战演练,各连主官还到现场观摩。
结束五年多的军旅生活,复员回到家之后,当时的年代,公社人武部每年在六七月份,都要组织民兵开展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的活动,我也有幸跟民兵们畅游了盛陵湾、冯溇横湾。
弹指一挥间,年轻时的游泳经历,成了永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