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4年01月19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区建筑工人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获住建部推广

  ■见习记者  陈晓

  通讯员  罗依莲  何冬  宋思远

  本报讯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的通知。其中,区住建局组织开展的“工地人员临时居住登记”“持证上岗人员培训管理”数字化改革试点上榜。

  近年来,按照省建设厅、市建委统一部署,区住建局聚焦“一地创新、全省共享”省级工地人员数字化管理应用场景试点建设,通过数字赋能、流程再造、多垮协同等方式,在我区开展“工地人员临时居住登记”“持证上岗人员培训管理”两大应用场景的试点建设,持续做好审批“减法”、监管和服务“加法”,探索“数智工地”建筑工人管理新模式。

  “以往建筑工人办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需要自备材料,在网上或者到辖区派出所办理。‘工地人员临时居住登记’场景上线后,在区公安分局双基大队的支持下,完成与区公安系统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端口对接。工人在‘浙里建’平台实名认证后即可获取人员信息,只需一次刷脸认证,后台便能自动生成申请材料,实现登记‘零次跑’。”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该场景搭建完成后,还通过追踪工人日常轨迹,对异常数据进行预警,从根源上消除建筑工人登记不及时、来去无登记等现象,进一步化解工地流动人员管理风险,实现便捷服务与安全管理两手抓、两手硬。

  “持证上岗人员培训管理”场景上线后,区内建设工地,都装上了“智慧之门”。工人需进行人、证、脸“实名制”校验,认证通过的人员才能进出工地,实现“刷脸”考勤,避免冒用他人身份上岗现象。该场景着力建立工地施工、监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持证上岗人员管理闭环机制,能够反映工地实时人数,还能“一键式”获取项目信息,人员证书、出勤等信息,保证“人证合一”,确保安全生产。此外,这一场景打通区县市工程建设数据库与浙江省数据库的壁垒,实现数据共享,进一步规范施工流程,让建筑施工监管愈发“耳聪目明”,切实维护工人合法就业权益。

  两个应用场景已于2023年8月份正式投入全市推广运行。应用上线以来,已为全区4000余名建筑工人办理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全市累计办理登记超5万人次。通过“持证上岗人员培训管理”场景为全区、全市各梳理出1500余条、1.5万余条人员岗位设置异常信息。

  此外,区住建局持续深化“起重机械智慧监管”工作,并积极配合市建委全区推广“第三方工地管理”“项目人员全流程定责”和“质安监人员履职管理”等应用的运行,大力推广智慧工地实名制管理系统,为建筑领域数字化改革提供“钱塘样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经济 专题
   第04版:街巷
   第05版:城事
   第06版:教育
   第07版:东沙湖观察
   第08版:文体
~~~
~~~
~~~
~~~——论学习贯彻区委一届十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
~~~
~~~
~~~
钱塘新区报要闻02我区建筑工人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获住建部推广 2024-01-19 2 2024年01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