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街巷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02月13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银龄一族”食无忧、享补贴、有陪伴、乐晚年
全区唯一 下沙街道这项政策出台

  ■记者  施诗  通讯员  吴寅

  本报讯  “小熊啊,社区这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什么时候开门呀?我都有点想你们啦!”春节期间,下沙街道各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暂停对外开放,社区里的老年人们就有些“坐不住了”。这不,中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熊虹便接到了居民陈奶奶打来的电话,询问中心何时“开业”。

  “我们也想您呢!元宵节前后您过来,中心肯定开门啦!”熊虹笑着回道。“今年春节您过得怎么样呀……”说着,她便和陈奶奶唠起了家常。

  在下沙街道,各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如熊虹一般,把社区里的老人们当作自己的家人,温暖关怀、贴心照料、暖心服务。越来越多的老人也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当作第二个家,甚至还有人说:“每天不来一趟,总感觉做什么都没劲。”

  人民满意、居民幸福,是下沙街道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加快形成“一老一小”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原则。为此,2月初下沙街道推出全区首个《下沙街道养老服务工作扶持资金补助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不断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取得新进展,带着浓浓的为民情怀,织密辖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服务安全网络,托起他们稳稳的幸福。

  民以食为天,街道对于辖区老年人的日常就餐问题非常关注。“我们街道每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上都有老年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走到哪里都有饭吃。”中沙社区90多岁的老年居民陈奶奶说。

  下沙街道鼓励各社区和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开办老年食堂、助餐点等,解决老年人的就餐问题。《办法》中特别制定了相关政策——自办型或第三方运营的老年食堂、助餐点,经验收达标后,在上级补助的基础上还将获得街道给予的一次性建设补助、日常运营补助、就餐补助以及配送餐补助等,让辖区老年人“食”无忧,在感受贴心、暖心的公共服务。

  “我们以老年食堂为切口给予补助,无论是各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还是民间力量自行创办的养老机构,只要符合要求,就可以申请街道的补助资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目前街道已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共建成20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其中市星级养老中心17家,街道级2家,五星级3家。“制定这个《办法》,主要是为了鼓励养老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明确养老机构补贴标准,规范养老机构补贴的申请、审批程序,让老年人能够从中受益,安度晚年,从而促进街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健康发展。”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办法》还明确了敬老补贴的各项标准。“以前80周岁以上的老人才有敬老补贴,现在出台了新的办法,年龄达到70周岁就可以领了。”头格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社区目前有60岁以上老人700多名,占户籍总人口数的22%左右。新的《办法》施行后,不仅可以使得到敬老补贴的老年人人数有所增加,补贴金额也有上浮,是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的重要政策。

  事实上,除了出台《办法》外,早在2021年,下沙街道便提出了《下沙街道共富颐养街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该《计划》旨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形成以“家门口养老”为特质,以“颐养社区”多元融合为共富养老基本单元的“养老共同体”。其中,实施精准探访关爱行动便是《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平时只有我一个人住在家里,幸好街道、社区每天都有人来看望我,陪我聊聊天。”住在头格社区江景家园的沈阿芬奶奶,今年已经90岁了。社区工作人员黄鹤常常前去陪伴沈阿芬。“奶奶年纪大了,子女又不在身边,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行动起来。探访、关爱老人,关注辖区老人的物质、精神需求,不仅是街道、社区给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工作人员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最重要的事。”黄鹤说。

  将来,下沙街道以原居安养为理念,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普惠性养老和互助性养老为重点,坚持街道一盘棋思路,着力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养老服务方式、提升养老服务工作格局等方面有所突破,全面增强街道养老服务业水平,让辖区老人幸福快乐,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共富颐养”金名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街巷
   第06版:法治
   第07版:蜀山副刊
   第08版:专题
让“银龄一族”食无忧、享补贴、有陪伴、乐晚年~~~
~~~
~~~
~~~
~~~
“代表”平均年龄不足10岁,“七嘴八舌”共为一个家园~~~
~~~
钱塘新区报街巷05全区唯一 下沙街道这项政策出台 2023-02-13 2 2023年02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