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报即日起推出“代表委员风采”系列报道,展现各区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履职为民的心声。把他们这半年多来,通过走访、调研、座谈,深入了解民情民愿,倾听民声民意,细心书写建议提案一一呈现,也期待他们在今年区两会上,为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好亚运会服务保障工作和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等目标提出“金点子”。
■首席记者 吴宇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把学前教育比作人生的“第一粒纽扣”,那么义蓬第二幼儿园孩子们口中的“园长妈妈”王娜丹,就是亲手为孩子们扣上纽扣的人。
作为一名常年奋战在教育战线的区人大代表,王娜丹将教育工作与人大代表身份相结合,对于她来说,天天都是履职日。“要打造‘美好教育先行区’,必须把教育品质提升放在工作首位。”王娜丹表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为积极融入钱塘区打造“美好教育先行区”实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王娜丹倾听家长呼声,着力推动园区软硬件全面升级,通过优化教育设施、提升教师队伍力量及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等形式,让这座已成立26年的园区保育教育质量不断提升。2021年,义蓬二幼成功获评浙江省一级幼儿园,不仅意味着“美好教育先行区”创建理念已然在此落地生根,更成为园区学前教育质量获得家长认可、社会认同的一个印证。
与此同时,王娜丹积极发挥自身区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在即将召开的区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王娜丹将提交一份《关于建立家庭教育网络平台,推进家庭教育质量有效提升的建议》,为打造“美好教育先行区”献计献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少年儿童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但同时也对他们有效甄别信息的能力带来了挑战,可能会引发网络依赖和心理健康问题。”王娜丹表示。如何以科学正确的方式有效开展心理引导教育?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王娜丹认为,必须让“家庭教育”进一步得到社会重视,明确家庭教育责任,确保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形成“家校教育共同体”。
为此,王娜丹建议相关部门筹措并建立一个家庭教育服务平台,进一步畅通并丰富学生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获取教育服务的渠道。“同时,通过形成家庭教育学分机制、家庭教育经验分享机制等,为钱塘区学生家长们提供一个传递家庭教育成功经验的平台,让区内家长们能够相互分享、相互学习,让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家校联合助力钱塘打造‘美好教育先行区’。”王娜丹表示。此外,深耕学前教育多年的王娜丹还针对该领域当前存在的瓶颈问题,形成了一份关于提升教师队伍力量的建议,希望通过充实现代化专业教师力量,进一步提升我区保育教育水平,为钱塘教育大计筑牢根基。
俞婷薇:增强认同感 打造“文化钱塘”金名片
■记者 郭庚新 竹滢艳
“我是钱塘人。”初见俞婷薇,她微笑着这样介绍自己。出生在这片土地,无尽欢乐的童年在围垦瓜田,还有陪伴自己从学生成长为创业者的大学城……生于斯长于斯,俞婷薇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认同感和归属感刻在了骨子里。
俞婷薇是钱塘区第一届政协常委,同时也是区政协“齐家委员工作站”的领衔委员之一。“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钱塘每户人家都能‘家齐’,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安心为‘治国平天下’出力!”她积极参政议政,热心公益和社会服务。同时,作为浙江楚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她也从如何打响“文化钱塘”名气角度出发,以增强大家对钱塘这块年轻热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己任,不断探索着。
随着区两会日益临近,身为人母的俞婷薇深感钱塘学生“第二课堂”打卡之难,撰写了《合力规划早布局,打造钱塘特色第二课堂场馆》,建议我区深挖钱塘文化底蕴,对青少年群体大力开展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积极响应区妇联“推动妇儿事业,助力产业发展”的倡议,联合妇联界别其他委员一起,深入调研,形成了题为《建多维园所互动机制,打造产业区儿童友好村社全国样板》的提案,希望在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探索产业园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解决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将更多新钱塘人留下来,让他们的下一代健康快乐成长。
在俞婷薇看来,大、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共建共享“文化阵地”“品质之城”的客观需要。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钱塘,将课本知识与城市的人文历史有机融合,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区自成立以来,积极挖掘、引导和建立“第二课堂”场馆,已初步建立24家区级“第二课堂”活动基地。不过,仅临江兵团知青文化园、新湾民俗文化馆有杭州特色、钱塘特色,本土文化挖掘深度不够。“希望加大推广力度,将“第二课堂”活动全面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加深学生对钱塘社会人文历史的了解,并打造一批特色场馆,比如建设围垦博物馆等。”
在率领委员工作站成员走访过程中,俞婷薇还了解到,不少企业的熟练员工特别是女员工结婚后会离开钱塘,因为周边配套设施限制及工作原因,照顾孩子和入托入学面临困难,人才就此流失着实可惜。但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这个问题得到了区妇联的关注。调研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单位和部门的支持,已有街道和产业园区负责人表示,愿意全力配合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更有一些高学历的全职妈妈找到她,希望成为第一批志愿者,加入照顾和教育这些孩子的队伍。
俞婷薇说,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增强文化自信,用智慧和情怀建设好这片土地,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代人,都能自豪地说:“我是钱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