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东村二十年蝶变:颜值变产值,引凤见未来

  记者  方维

  9月,河庄街道江东村满目葱茏。150余亩稻田画稻浪翻涌、蛙鼓声声,特色民居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在“嘢好·会客空间”,江东村原党总支书记方建庆和乡村CEO叶翔鹤、新农人们等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村里露营基地的建设推进。“想不到吧,如今眼前这一片生机盎然的地方,在我刚上任时还是盐碱地。”方建庆感慨万千,“二十年前的江东村房屋破旧、经济薄弱,是个不折不扣的‘后进生’。”

  二十年间,曾经房屋老旧、名不见经传的江东村“全速奔跑”,实现了破茧重生,开拓出了一条生态宜居、产业多元、文化充盈的乡村振兴新路。

  经过这些年的环境整治,昔日的荒废芦苇荡焕然一新,蜕变为“闲梦江东”湿地公园;在党员带头示范下,200余户农户对闲置农房进行旅馆式改造和出租,有效缓解了周边产业工人和高校学生的住宿难题;省级文化特派员何剑伟深入挖掘江东村文化资源,打造出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IP文创产品;“钱塘绿岛”“钱塘小雅”等一批农文旅项目纷纷入驻,形成了集农业生产、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旅游体验及研学教育于一体的多元业态……“鼓”口袋也富脑袋,“送文化”更“种文化”,江东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焕然新生,赋予乡村新的“打开方式”。

  “招待不过来,每逢周末节假日都爆满。”王春雅在村里经营着一家“闲梦农家乐”,近些年经营得有声有色,“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如今,江东村致力于推出“青年入乡发展首选地”和“鲜食玉米产业特色村”两张金名片。通过“生态基底+青年赋能+产业迭代”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村里盘活千亩农业生态资源,打造玉米主题农创园、鲜食玉米基地等特色产业载体,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近年来,村里引入乡村CEO机制,同时聚集多位“95后”“00后”新农人扎根乡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质生产力。通过设立田城汇博士工作站、共建大学生实训基地,目前,江东村已吸引20余个青年乡创团队入驻,培育农创客、新农人2000余名。总投资超700万元、占地130亩的青创农场,种植鲜食玉米、奶油黄瓜、蓝莓等十余种高附加值作物。“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已然形成。

  春日在“钱塘绿岛”享受森林绿意,初夏到“钱塘小雅”奔赴音乐节感受活力,秋时漫步百亩稻浪如诗如画,冬则手捧热咖啡静赏乡村四季沉淀的安宁。行走于此,目之所及、心之所感,皆是城乡融合的生动写照。

  2020年,江东村获评钱塘区首个“全国文明村”;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614.74万元;2025年上半年,旅游人数已破20万人次……“城里有的我们都有,城里没有的我们也有,这就是‘令人向往的村庄’!”方建庆的话语中洋溢着自信。

  “展卷人”说: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承载着百姓深切的期盼。二十年久久为功,一路步履坚定。从围垦滩涂到产业新城,从传统农居到未来社区,钱塘走出了一条“田城共生”的共富路。一座座有理想、令人向往的村庄拔地而起,成为许多人的诗意栖居地、创新创业新热土。同时,更多的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充分涌流,“村”与“城”美美与共。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在钱塘,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和焕新,看到青春力量的蓬勃生发,也能看到未来的美好模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钱塘时评
   第04版:钱塘人家
~~~
~~~
~~~
~~~
~~~
~~~
钱塘新区报要闻02江东村二十年蝶变:颜值变产值,引凤见未来 2025-09-12 2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