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东流去,两岸宏图次第开。在钱塘白杨,“弄潮儿”精神在时代潮涌中被不断继承和发扬。从“向潮水要地,向海涂要粮”的拓荒围垦,到打造现代化都市型城区的时代新篇,白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转身,在钱塘江畔筑起现代新城。
社区党支部通过“网事有约”网格议事工作机制,形成“五事工作法”,健全“四级组织架构”,压实“网格责任制”。微网格员通过“门口听事、居民提事、网格议事、联动办事、民主评事”多种方式,有效激发社区活力,让社区治理从“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大大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本期《白杨家 国际范》报道,聚焦白杨街道社区网格治理体系,看白杨街道江滨花园社区如何划分12个网格,其中包含11个小区网格,1个企业网格,每个网格按照“1+3+N”配置,组建高质量网格力量。
着眼“身边小事” “议”出居民幸福感
近日,在江滨花园社区内出现了一道靓丽的彩虹跑道,时不时引来居民拍照打卡,“在这条跑道上面跑步,感觉心情都更好一些呢!”经常在小区健身跑步的居民驻足说道。据了解,这条“议”出来的彩虹跑道位于碧景湾小区东侧,长度1000米。除了“彩虹跑道”,架空层的改造也离不开网格议事。从建设之初到投入使用,社区开展多次网格议事活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让新设施更加贴合居民需求。
截至目前,社区网格议事共计30余次,解决空调外机漏水、邻里家庭纠纷等民生问题20余件。这些身边居民“身边小事”,是居民感知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能最大程度折射出居民的幸福感。针对各个网格内的“身边小事”,社区最终实现居民“下单”、党组织“派单”、微网格员“接单”的高效模式,第一时间与居民沟通交流,快速收集、回应居民诉求,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化解“急难愁盼” “议”出居民安全感
江滨花园社区成立于2011年6月,周边的工厂、写字楼在数年间日益增多,更多的居民选择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由于原来的非机动车下地库的坡道较窄、通行不便,居民们便把电动自行车停在一楼架空层内,不仅影响出行,更有着安全隐患。为积极推动电动自行车整治工作,碧景湾小区的三个网格召开关于“非机动车坡道维修加宽”联合议事会。
“如果将一侧浇筑成斜坡,那要选用防滑材料”“改造完成后要注意防汛的问题,积水需要及时处理”“施工前还得计算一下电动自行车的转弯半径”……在“共享花园”网格议事亭,社区党支部、网格长、网格员、热心居民、业委会、物业纷纷建言献策。
目前,碧景湾13幢以及6幢已经率先完成了非机动车坡道的改造,剩下13个坡道的改造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将在年底完成所有的维修加宽工作。在江滨花园社区的议事厅、议事亭、议事角总有三两居民的身影,随时随处议事成了大家的习惯。
解决“心头难事” “议”出居民归属感
江滨花园社区峻景湾小区的外围是一排沿街商铺,共有32家店面,包含餐饮店、理发店、农贸市场……周边居民的绝大部分生活需求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沿街商铺确实给小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一到雨天便会污水横流,天气一热更是臭气熏天,导致周边居民意见很大。沿街商铺环境提升改造势在必行。
对此,社区联合业委会、物业、商铺委员会、居民志愿者等主体,通过“网事有约议事厅”商讨杂物随意堆放、泔水桶肆意摆放、餐饮店后厨厚积油污、随意晾晒等各种问题,并一一有效解决。
“修好了一条‘烦心路’”“增设停车位”“共享花园打造”“废弃场地改造”……经过一系列的网格议事,社区不断推进“变美”十大计划,实施25个“微建、微拓、微改”的微更新项目,让居民生活更具幸福感和归属感。
“一方面,社区打造‘固定阵地’,举行‘坐下来’的会议;另一方面,社区打造‘移动阵地’,落实‘走起来’的行动。微网格员穿梭在小区内,将网格议事会‘搬’到居民的家门口,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议事。”江滨花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与居民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找准为民服务的切入点,找准解决问题的着力点,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议事,和社区共同绘就基层治理的“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