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依璐 通讯员 王芳
近日,杭州对第一批市级“五社联动”试点单位开展了结项评估验收工作。新湾街道新宏社区作为钱塘首个试点单位,顺利通过验收。
如何有效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工队伍、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高效联动,形成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整体合力?新宏社区频出高招。
架起居民“连心桥”
夯实“五社联动”群众基础
新宏社区组织女性居民组建“湾嫂”团队,调动社会资本和公共资源共同参与,架起居民“连心桥”,使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信任程度更高为“五社联动”奠定了群众基础。社区充分挖掘居民“半边天”潜力,变“家庭女主人”为“社区女主人”,使“湾嫂”成为广大居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
目前,新宏社区“湾嫂”核心成员共有36名,涵盖不同的社会女性,包括专业律师、在职教师、医护人员、企业负责人、退休干部等优秀妇女力量,年龄跨度为30至70岁,既有当地人也有外来人员。“湾嫂”群体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成为激活社区最小细胞、最大程度凝聚人心的载体。
拓展社区“朋友圈”
推进“五社联动”协同共治
新宏社区发挥“湾嫂”优势和信息优势,充分释放“她力量”的柔性作用,做大社区“朋友圈”,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
新宏社区以党建联建为基础,吸纳辖区内党政机关、重点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深化党建联建推动组织全覆盖。联合社区妇联执委、街道“沙地玫瑰”巾帼志愿队持续深化“湾嫂”组织建设,实现辖区全覆盖。
社区还持续深化与上级部门常态化合作机制。与区法院合作,通过“湾嫂”兼任“家事调查员”,助力“湾嫂+共享法庭”下沉。与街道科室合作,构建辖区民情民意“直通车”,刷新居民小事两小时整改到位的“新湾速度”。与杭州市直机关“红雨伞”专家服务团共建“红湾巾帼联盟”,聘请服务团8名专家担任“湾嫂”专业顾问,推动队伍不断实现专业化。
集成资源“组合拳”
提升“五社联动”服务品质
新宏社区以系统集成和融合共生为价值引领,以“湾嫂”为枢纽,有效整合社区资产、资源和资金,探索“互助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公益慈善”导流机制,打造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民共享优质服务。
社区深化空间运营,健全社区服务综合体主阵地建设。为完善社区服务综合体,社区依托“湾嫂”等社会组织承接社区服务综合体运营项目,整合“一心一站一街多点”空间矩阵,拓展社区邻里服务中心,延伸小区党群驿站,打造新宏“益”条街,整合居民会客厅、湾嫂议事厅、湾嫂爱疗屋、萍香法律咨询室、成长驿站等站点,为“五社联动”提供实体化运行平台。
新宏社区鼓励、引导高校、专业机构和志愿者在社区设立专业服务工作室,开展专项服务,探索建立“专业社工+志愿义工”融合机制,通过发展驿站志愿者力量,形成一支由“宝妈奶爸”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聚焦“一老一小一弱”等重点人群,探索资源和需求相匹配的长效服务模式,建立健全社会工作站专业社工与条线专干协同工作机制。
新宏社区探索建立“公益创投+孵化培育”融合机制,在开展公益创投时,对社会组织孵化器等机构进行资金扶持;社区还探索建立“慈善资源+慈善精神”融合机制,通过“湾嫂”社会发展中心链接红色、街区、公益、志愿者四种力量,开展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活动。
深耕项目“品牌化”
激发“五社联动”内生活力
新宏社区注重空间打造和项目运作相融合,由点到面,在社区综合体及下辖各空间点位开展覆盖广泛的联动项目。擦亮“湾嫂调解室”金字招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湾嫂”品牌调解室作为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的前沿哨所。建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湾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法律咨询工作室,打造形成“婚前教育+婚姻调适+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美德建设”一体化品牌。结合生活片区、专业分类细分“湾嫂”队伍,为困境妇女提供法律援助。打造系列特色社团品牌,不断加强“湾嫂”品牌引领和示范效应,开发“萍香法律咨询室”“湾嫂雏鹰成长营”等系列特色社团。社区还依托空间阵地,借力在职党员搭建信息互通的邻里交往圈,借力社区积极分子搭建相对稳定的居民活动圈,在“湾嫂”带领下,孵化壮大社区公益志愿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