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周末,我们在牛通社(钱塘)小记者团的组织下,参观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刚走进大厅,我就被一艘木船吸引了目光,仿佛回到了古代。然后,我们跟着博物馆讲解老师的脚步,一块儿了解大运河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是杭州一张历史悠久的名片,它始建于春秋时期,当时没有现在这么长,都是分段修建的。例如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只有150公里,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军事行动。到了隋朝,中国这时已经实现了大一统,当时的统治者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开凿了以长安为中心,向东南、东北辐射的南北运河,这个时候主要是为了经济服务的。之后的历朝历代,都非常注重运河的完善,以运河为基础,将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都城。到了元代,名扬中外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成了南北水运干线,全长近2000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古代运河,沟通起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我们跟着老师一边参观一边听讲,不禁感叹,建设起这伟大的运河,是多么的不容易。
接下去,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运河上著名的桥。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关桥和拱宸桥。大关桥是个单孔桥,来往运货的船到了这里都要根据货物的重量缴纳税金。我们还在展柜里看到了当时收粮用的称重工具,叫“斛”,还有一张清朝末年的船票——“顺风快利”。拱宸桥建于明朝,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达杭州的标志,“拱”是拱手的意思,“宸”指的是帝王居住的地方。我想,这座桥一定是在对巡视江南的皇帝拱手相迎吧。
参观完博物馆,我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更对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
304班 冯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