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东流去,两岸宏图次第开。在钱塘白杨,“弄潮儿”精神在时代潮涌中被不断继承和发扬。从“向潮水要地,向海涂要粮”的拓荒围垦,到打造现代化都市型城区的时代新篇,白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转身,在钱塘江畔筑起现代新城。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近期,为倡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白杨街道开展了首届“最美白杨人”评选活动。特开设“最美白杨人”专栏讲述评选出的十佳人物的故事,展现“最美白杨人”的时代风采。
本期《白杨家 国际范》报道,我们来认识最美志愿者俞慧敏,聆听属于她的“最美”故事。
抗疫一线时时可为的逆行者
在月雅苑小区,只要提到“俞大姐”,大家都会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俞大姐”真名叫做俞慧敏,今年62岁。本应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古道热肠的她却退而不休,坚守在志愿者的岗位上,尽心尽责发挥余热。在四年的公益生涯中,她荣获杭州市钱塘区“优秀巾帼志愿者”“抗击疫情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月雅苑社区“抗击疫情最美战士”等荣誉称号。
俞慧敏志愿服务的起点,开始于2016年,至今已持续七年。“疫情防控初期,志愿服务人手短缺,急需人来帮忙,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俞大姐。”社区工作人员回忆道。社区是疫情群防群控的“最前线”,防控工作需要大量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便找到了平日里十分热心的俞慧敏,希望她来小区门口站一天岗。俞慧敏二话没说便答应下来,而这一站,便让她一直坚守在了志愿服务的岗位上。
“我其实也没有想太多,就是将心比心,每个人肯定都希望在困难的时候有人来帮自己。”俞慧敏说道。每天天还未亮,在小区门口临时搭起的简易棚里,便能看到俞慧敏忙碌的身影。对进出小区人员进行登记核查;与卫生院医务人员一起走村入户;为月雅苑小区居民测量体温……一本厚厚的疫情防控信息台账,被俞慧敏写得满满当当。那几天每天上岗至少12个小时,她从未说苦说累。只要她能做的,她便义无反顾。“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自由出入?”“我们家里菜不够了,现在能不能叫外卖呢?”这样的问题,俞慧敏经常会被问到,她耐心细致地为大家一一解答,让居民们安心居家防疫。在克难时刻,俞慧敏用爱心、细心、责任心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2022年4月,社区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俞慧敏主动请缨助力居民核酸采样。她从基础的防护知识开始学起,向社区卫生院医生请教核酸采样规范操作流程,将采样拭子伸到自己嗓子里反复练习。就这样一连练了好几周,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俞慧敏变成“熟练工”。厚重的防护服常常一穿就是四五个小时,一天工作下来,汗水浸湿了衣服和头发,防护口罩在脸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她仍甘之如饴,没有一次抱怨与退缩。
服务群众事事可为的贴心人
“俞大姐,早啊!”走在小区里,左邻右舍十分热情地和俞慧敏打起招呼。俞慧敏的丈夫时常感叹道,自从做了志愿服务,走在路上经常有人跟她问好。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俞慧敏志愿服务工作重点也从疫情防控转到了服务居民日常。她报名参加社区卫生院志愿服务,顺利通过面试后,成为闻潮社区卫生院的一名咨询电话接线员。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这样的开头,俞慧敏每天都要重复近百遍,尽管如此,俞慧敏在面对电话听筒时,仍然语气温和,用心解答对方的每一个问题。这份看似不起眼的工作,不仅需要礼貌和耐心,更需要十分清晰的逻辑表达能力。这对于退休多年的俞慧敏来说,其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地回答出问题,俞慧敏借来一摞厚厚的资料,一字不落地学起来。年轻人看一遍就记住的知识点,俞慧敏往往要多看几遍。也正是这样,她比别人记得更牢,掌握得更扎实。
“每一句话都不能含糊。”这是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面对通话中咨询者的各种问题,俞慧敏总是认真负责地为他们答疑解惑。有的老人说话情绪非常激动,她一边认真倾听,一边安抚好老人的情绪,用心用情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遇到她不懂的问题,她便记下对方电话,一个一个科室地跑,询问相关医生,只为给咨询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她说,哪怕再小的一个问题,都要帮群众解决好,这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如今,俞慧敏的志愿服务越来越充实,涉及人群也越来越广泛。在这条没有终点的志愿之路上,俞慧敏和其他奋斗在各个岗位上的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把熠熠星光汇聚成爱的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