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顾俊民
西湖景区满觉陇村有幢建筑,因酷似宫崎骏漫画电影《千与千寻》中的“汤屋”,成了网红打卡地,众多游客特意跑来拍照留念。然而,这幢外形独特的建筑,因涉嫌违建,执法部门“拟对违法建(构)筑物予以没收处理”并公示,11月14日是处理意见公示的最后一天,但未收到书面形式提交的异议。此事曾一度登上热搜榜,可见其社会热度。
“汤屋”原是当地满觉陇村一畜牧场,后来畜牧场不办了,被村集体出租,承租人为倪某。其租下后进行改建。房主喜欢将收集来的老物件按照自己的理念进行设计摆放,参照汉代的建筑风格,经过几年时间的改建,成为现在的模样。“汤屋”,结构特殊,外形独特,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可“汤屋”着实有点“烫手”。当这幢建筑因违建,拟被没收的消息传来时,不少网友留言,希望这座网红建筑能够保存下来——有网友就表示,“房子虽然涉及违建被没收,但是我们都能够看到她给满觉陇做的贡献!因为‘满觉陇里’与‘满陇桂雨’一样盛名,是网红打卡地啊。”
确实,这些年来,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汤屋”的视频、照片比比皆是,是满觉陇除桂花外的又一道靓丽风景。但“汤屋”毕竟是一幢违规建筑,必须严肃处理。这是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执法的公平性。不能因为“网红”而网开一面,不能让更多的人效仿。如果放任这种违建行为,会导致更多的跟风现象。这样的话,法律会被当成儿戏,会诱使更多人去违建,从而带来更多的社会危害。
“汤屋”尽管是个案,可却值得我们思考:它于1998年被当地村委会租出去后,一直处在建造和修修补补之中,直至今天的规模。那么,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且又是在风景区,为何没有被相关执法部门发现和处理?这个漏洞在哪里?我们又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汤屋”是民间艺术者创作灵感的一个安放空间。然而,有艺术冲动还得有“规矩”意识。因为艺术创作必须在“方圆”之内。看来,“汤屋”的出现,既暴露了我们监管工作的漏洞,又暴露了一些人法治意识的淡薄。
这样看来,“汤屋”的出现,实则是监管滞后所致。同时,又给我们的监管工作提出了“关卡前移”的要求。因为监管的“关卡前移”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社会成本。而没收后的“汤屋”何去何从?又考验着社会管理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