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09月26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56年后再回800多公里外的“第二故乡”
钱塘八旬退伍老兵重返军营路 重温军旅情

  ■记者  徐红燕  通讯员  沈丽娜

  “那时候这里的营区都还是平房,吃住条件都很苦,现在真的是大变样了。”阔别青岛56载,今年已经80岁的退役老兵朱金荣再次回到这片土地,站在写着“沙子口是个好地方”的巨石前不禁感慨万千。

  前不久,趁着孙子去青岛读大学这个契机,义蓬街道春雷村退役军人朱金荣和老伴搭乘飞机再次来到了他曾经服役的城市——青岛。当年的老军营几经迁址已经物是人非,但是站在这里,看着眼前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朱金荣的心仿佛又重新回到了当年的营区,回到了当时和战友一起打山洞、装装备的时光……1966年,风华正茂的小伙子朱金荣,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搭乘着拖煤火车只身从戎远行到青岛,投身海军陆战队。

  “1968年的那个元旦,部队有个文艺演出,因为还没有到我的站岗时间,所以我和战友们一起相约看演出。我的轮岗时间是晚上九点到十点,站岗的地点离营地有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那时候山路崎岖,所以演出看到一半我就提前出发准备去换岗了。”想起部队里的事情,朱金荣的思绪随着回忆,又定格在了那个让他记忆深刻的晚上,“我刚刚接完岗没一会,还没从观看演出的喜悦中缓过神,突然三发信号弹响了起来,这是有敌人要来偷袭了。我的精神顿时紧绷起来,心想着,这里是上山下海的要道,可不能从我手里丢了这制高点。我将子弹上了膛,还备了一个手榴弹,为了更清楚地听清楚周边的一举一动,顾不得呼呼的冷风,卷起了帽边露出耳朵,在站岗的这一个小时里,时刻注意着海边的动静。”朱金荣说,当时的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万一寡不敌众,就要将手榴弹拉响,尽可能地给后续增员力量争取时间。站完岗回到宿舍,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听着战友“呼呼”的鼾声,他却怎么都睡不着。朱金荣说,这是他离死神最近的一次,也是军人使命感最强烈的一次。

  “入伍参军是我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个决定。”朱金荣坚定地说。因幼时家里贫困,朱金荣没有上过学,部队的经历让他学会了认字,在想念家人的时候还可以写信回家。现在每天早上读书看报已经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没能找到军营原址是这次旅行的一个遗憾,但是看到从前的石子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平房变成高楼大厦,朱金荣内心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国家现在富强起来,也没有忘记我们这些退役老兵,军人补贴、退役军人优待证都给我们安排上了,我买养老保险的时候还用军龄抵扣了不少钱呢!”朱金荣高兴地说。耄耋之年的他,退伍不褪色,在日常的生活中,始终彰显着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感和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蜀山副刊
   第04版:城事
~~~
~~~
56年后再回800多公里外的“第二故乡”~~~
红门添“新丁” 喜迎新“战友”~~~
~~~
~~~
同心奔共富 钱塘公益行~~~
~~~
钱塘新区报城事04钱塘八旬退伍老兵重返军营路 重温军旅情 2022-09-26 2 2022年09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