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街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1年05月24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文明扎根 与美好相伴——河庄街道“探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河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文化走亲
品沙地十碗头
蜀南村商州文化展陈馆
春泥计划

  ■文/严巍 王永林

  喻萍萍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之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全面提升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必须扎根一线,做好基层宣传工作,让文明之花盛开在群众心中。

  近年来,河庄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宣统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强宣传引导,推动文明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最美”系列评选、“讲百家故事、唱百首红歌、讲百场党课”党史教育等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成功打造了坚实的基层文明阵地。

  起步文明实践  唱响时代新风

  1个全国文明村、5个省级文明村、23个村社文明实践站、3300余社会志愿者……一连串亮眼数字背后,是河庄街道在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方面的久久为功。

  一年多来,河庄以文明创建为主线,着力打造以“所”(街道)、“站”(村社)、点(企业)的文明实践管理体系。日前,街道成功创建钱塘区首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托这个“家门口”的坚实阵地,街道将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领文明新风尚,努力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标。与此同时,各村社的文明考核也与文明表彰相结合,精神文明创建逐渐融入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让“公筷公勺,文明就餐、文明排队、垃圾分类、文明新风、重信守诺”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在整个街道传扬。

  道路已经铺就,更需要先锋进行引领。依托“文明帮帮码”平台,街道着力构建文明大脑,成立10多支文明志愿服务队伍,吸纳了3300名社会志愿者,活跃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最美”人物和“最美”家庭的选树活动在河庄也已扎根多年,让无数动人事迹得以涌现:同二村一位无儿无女的老党员将多年来辛苦积攒的1万多元进行义务捐赠,映衬心中不变的初心;新和村的鲁立梅夫妇不仅悉心赡养卧病在床的老奶奶,还热心参与各项志愿活动,在疫情防控时更主动报名坚守在一线……在这块围垦精神发祥地上,无数平凡的河庄百姓用点点滴滴、浸入人心的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打造星级礼堂  引领乡风文明

  前不久,2020年度浙江省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名单公布,来自河庄街道的新围村、同一村榜上有名,加上已评选的向公村,钱塘区的3家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均花落河庄。

  据了解,目前街道已累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0个,实现文化礼堂全覆盖,并成功打造了10家省级文化礼堂,17家星级农村文化礼堂,除3家五星级文化礼堂外,江东村与蜀南村的文化礼堂也被评为四星级,真正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双丰收。

  谈及在文化礼堂创建方面取得成功的秘诀,街道相关负责人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建文化、挖文化、育文化、传文化”。其中,“建文化”和“挖文化”代表着对河庄本土文化的悉心建设与深入挖掘。河庄街道历史悠久,有商周文化、围垦文化、萝卜干文化三张文化金名片。近年来,街道陆续建起了蜀山商周文化展陈馆、“潮”文化展陈馆、少数民族文化展陈馆等设施,同时积极挖掘诸如向公村的“张夏文化”等传统文化,借由文化礼堂的形式进行保存、展出,不断夯实街道文化底蕴。

  在建设、挖掘传统文化的同时,更需要培育具有时代特色、贴合百姓心声的本土新文化。依托文化礼堂这一载体,河庄街道着力构建了文化礼堂“四季送”、“文化走亲”等新型送文化形式。“春送春联、夏送书香、秋送礼仪、冬送讲座——在每个时间点为群众送上当季的‘文化礼包’,让百姓在感受街道温暖的同时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便是我们创建‘四季送’活动的初心。”据目前负责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的负责人介绍,街道今年七一期间计划筹办一场以围垦精神为主题的大型公演活动,在邀请省市专业人员进行创作、排演的同时,还将请他们将演出内容传授给街道的文艺骨干,让街道能自行组织展演,打造独具河庄特色的文化大餐。

  文化礼堂礼堂还肩负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每年临近春节,都将有“我们的村晚”小年夜活动在各村社的文化礼堂进行展演,通过邀请各项技艺的传承人参加演出的形式,将“老底子”文化传承下去。通过对文化的“建、挖、育、传”,河庄的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堡垒”。

  践行“春泥计划”  播撒暖心“阳光”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关爱是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河庄,面向广大未成年人的“春泥计划”依托各村文化礼堂的道德讲堂,以假日学校的形式实现落地。

  每年寒暑假,都将有数以千计的本地学生来到位于街道各文化礼堂的假日学校接受学习。据悉,街道目前主动吸纳本地学校老师、五老成员、围垦讲师以及各领域的专业人员打造百名的“师资库”。今年街道还计划引进各村社的能工巧匠,希望通过讲师的多元化带动教学的多样化,在为学生提供学科辅导的同时,全方位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落实“春泥计划”,为广大河庄学子提供普遍性的教育服务的同时,河庄还面向街道的留守儿童或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启动了“阳光工程”。设立“阳光基金”作为经费支撑,再由老师为主体的“阳光妈妈”志愿者对帮扶对象进行1对1的帮扶。除了在日常学习中进行指导外,每逢周末,“阳光妈妈”们还将把帮扶对象接到家中共同生活,力求为帮扶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呵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除了未成年外,街道内的少数民族群体也是河庄重点关怀的对象。街道目前拥有约1100多名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为了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街道专门设立“民族学堂”并实施了以“一堂、一课、一室、一节、一廊、一策”六个一为工作载体的品牌工程,对少数民族家庭实施技能培训、产业扶持、助学奖学、困难帮扶、医疗救助、精神激励六个方面帮扶。在持续和谐共处的过程中,民族风情逐步与地区文化相交融,成为街道文化建设的一块“新招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蜀山副刊
   第04版:街道
~~~
~~~
~~~
~~~
~~~
钱塘新区报街道04让文明扎根 与美好相伴——河庄街道“探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2021-05-24 2 2021年05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