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街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1年05月24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傅月庆:“无题考卷”作答幸福篇章

  ■见习记者 张华颖  通讯员 陆锋 钱金燕

  傅月庆是临江街道东庄村原党总支书记,今年74岁。1980年,傅月庆还是一名入党才一年的年轻小伙,他带领着东庄村的村民从河庄迁到了临江这块土地上。

  对比起现在的幸福生活和当年的穷苦,傅月庆感触颇深。

  1980年到临江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刚完成围垦不久,寸草不长的盐碱地。傅月庆与村民们合力搭起了茅草舍,种起了水稻、络麻、棉花。“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看到是白茫茫的土地就好像拿到了一张没有题目的考卷,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傅月庆说。

  1982年,仅当了两年村党总支书记的傅月庆拍板做了个大决定——在村中挖一条宽10米,长1000米的排水渠。当时,村里排水仅靠几条小沟,一下雨,农田就会被淹。“看着村里老百姓一到雨天就提心吊胆,我心里着急啊!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挖出一条排水渠来。”傅月庆说,在生产工具缺乏的年代,要将窄浅的排水沟挖成10米宽,1000米长的排水渠困难重重。

  谁来挖?怎么挖?什么时候挖?一个个难题摆在了傅月庆面前。

  上半年多雨季,傅月庆将挖渠时间定在了相对少雨的十一月,没有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他一边发动村民人工挖渠,一边四处借工具。傅月庆更是卷起裤脚,挑起扁担和村委工作人员在现场带头工作,村民们见此也纷纷加入其中。“当时村里的劳动力都出动挖渠了,书记领头,我们都不怕苦。”有年长的村民向记者回忆道。

  十一月寒风刺骨,天气并没有傅月庆想象中的那么“照顾”,挖渠工程因雨暂停了七次。“每一次下雨都会冲走我们一点我们的劳动成果。”傅月庆说,好在大家都没有放弃的念头,最终建成了中心直湾。30多年过去,当初的中心直湾已改名叫东庄直河,但仍然是村中重要的排水渠。

  为了能够让村民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作为村书记的傅月庆千方百计增加村民收入。带头种植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鼓励村民到周边企业打工等,逐渐地,村民们富了起来。村民居住条件也越来越好,茅草舍改建成平房,而现在平房也已经“不见踪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大的楼房。

  1980年到2017年,傅月庆整整当了37年的东庄村党总支书记。其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事,还要数建学校。

  “只有读书才能有出路!”当上书记后村里适龄孩子的上学问题成了傅月庆最牵挂的事。上任前两年,他搭起几间简易草舍作为教室,让部分孩子读上了书。之后他将建一所新学校写进了自己的计划里。

  “那时候我们村委工作人员工资都发不出,建学校、招老师更是不敢想。”为了建学校,傅月庆常常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出门,赶两三个小时公交,到当时的萧山区教育局去争取建校资金。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村里建起了一所8间平房、7个班的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了。

  除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傅月庆也尽心安排。“我去摸底了村里所有有实力当老师的人,最后精挑细选了7位老师。”东庄虽地处偏远,但教学质量在附近地区却是数一数二的。“我们的学生出去各类比赛,每回都能拿奖回来。”说起学校傅月庆脸上满是自豪。

  东庄村以前的贫穷落后到现在的美丽富裕,傅月庆既是带头建设者也是亲身经历者。作为一名老党员,他说只要还走得动,就会继续发挥余热,守护好现在美丽的环境,尽力为村里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蜀山副刊
   第04版:街道
~~~
~~~
~~~
~~~
~~~
钱塘新区报街道04傅月庆:“无题考卷”作答幸福篇章 2021-05-24 2 2021年05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