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
在漫长的岁月涤荡里,我始终离不开那份袅袅的清茶沉香之气,千回百转,浸满记忆的每一个角落。透过那些茶烟弥漫的静好时光,仿佛又进入了那山水间,几片新叶,看似柔弱却意蕴着丰富的芬芳沁心,娇贵又稀罕之极。
有《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几枚叶片从千年的长河源头便开始了对人生、人性的浸泡。莹润粉彩的茶盏中,有青色蝴蝶在飞,流水似的日子,生命弦上,飘散茶的馥香。
自有记忆起,便与茶树相识,老家的屋前屋后都有栽种。抬头、低头尽可见那些绿的叶、翠的枝。“竹疏烟补密,茶瘦雪添肥”生命似乎就如此被绿叶网罗,任其祖祖辈辈怎么穿也穿不透。自家茶园不大,说是茶园,也就是一面缓坡连着的台地,种了些不知名的茶树,虽比不上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的名贵,但采茶、品茶的乐趣却是如出一辙。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西湖龙井从来不乏美誉,世人特别对明前茶的趋之若鹜,一年更胜似一年。立夏已过,小满未到之时,我们一行人来到中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的产茶区,还未步入,灵隐寺的钟声便穿过暮色抵达耳际,令人不禁猜想:稽留峰下,法净禅寺里的龙井老树必定是长得茂盛,禅茶正香。茶圣陆羽径山焙茶而撰《茶经》时,又可曾料想,千年之后,这一方水土所育,乃为茶中上品。“一碗润喉吻,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诗书五千卷。”江南文人于丝竹声中啜饮绿茶,这种和缓清雅,是从古便有的生活基调。
其实,不论是珍贵的西湖龙井,还是自家茶园的粗陋之茶,都值得细细去品。至于如何品,怎么品,则因人而异。琴棋书画诗酒茶,是雅人之茶;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世人之茶。茶作为七味之末,茶原本就悠远、淡泊。但品茶我们仍需带着一颗敬畏之心,饮茶也得饮出自己的一番感悟。因为每一杯茶,每一片茶叶,都包含着茶农辛勤的汗水,从采摘到冲泡,每一个环节都是繁复的劳动。怀着这种心情来饮,就没有粗茶、坏茶之说了。
万物逆旅,百代过客,一缕茶烟透碧纱。饮茶是我们国人深植于骨髓的基因。夕阳西下,坐于林间一隅。品茶、饮茶,顿觉天开地阔,天地清明,得舍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