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9年09月04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抢潮头鱼”:一个与潮水赛跑的记忆
  ■通讯员 田振华 记者 严巍

  见到沈云惠时,他的形象瞬间与《最后一个渔佬儿》中的福奎重叠。高大的身材,宽阔的肩膀,突出的颧骨,粗糙的双手……沈云惠似乎天生就是个“抢潮头鱼”的。被央视记者称为“浪里白条”的他面对采访时表示:“直立站在水中的,我可以把肚皮全部露出水面。要不没有被游泳教练员发现的机会,我现在有可能就是一名职业的游泳运动员。”

  抢潮头鱼,本就是钱塘江一带特有的传统习俗。虽然这是一个危险系数非常高的活动,但是很多年轻人都以能抢到更多的潮头鱼而感到荣幸。沈云惠回忆说:“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学习抢潮头鱼,从那以后的很长时间,几乎每天我都会去抢潮头鱼,甚至一天去过好几次”。

  沈云惠抢潮头鱼最多的时候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因为这一段时间是他人生中的黄金时段。可以说,他把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都奉献给了“抢潮头鱼”这项民俗活动,这也是他最值得骄傲的地方。“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地方还是比较贫穷的,抢潮头鱼也作为维持我们生计的重要手段,有时候抢的多了还能卖一些钱补贴家用。”后来因为年龄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抢潮头鱼”被禁止,包括沈云惠在内的人渐渐地都不再从事这项活动。

  谈到“抢潮头鱼”的情景,沈云惠两眼直放光,“早先时候,我们都是赤身,即使是寒冬腊月也是如此。因为抢潮头鱼的风险很高,对抢鱼者的水性和技巧都有很高要求。身上任何的穿着都可能成为逃生的累赘。”沈云惠手舞足蹈地一边模仿着抢潮头鱼的动作,一边向我们讲述,“当江面上的一条白线自远而来,化成眼前呼啸的潮水时,我们也开始随潮奔跑,看到有鱼,就转身一跃跳进潮中,用潮兜用力一捞,然后马上跳出潮头,以最快的速度往岸上跑去……”

  近年来,“抢潮头鱼”这项民俗活动因为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已经被明令禁止。而且随着当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需要依靠这种危险的活动获取生活所需,“抢潮头鱼”这一民俗也渐渐地成为历史文化遗产。

  对此,沈云惠说:“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会这项运动的了,他们再也体验不到我们当初的那种快乐”。“抢潮头鱼”是民俗,它彰显的是在生存条件较为艰苦的过去,这一地域以沈云惠为代表的弄潮儿与自然之力抗衡、不畏艰难与死神共舞的勇敢精神,体现的是人之生命的坚韧和顽强。特别是当潮水到来那一刻,弄潮儿们与潮水赛跑抢夺时间的那一幕,依旧是这一带人们无法磨灭的美好记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街巷 专题
   第04版:专题
~~~
~~~
~~~
~~~
~~~
~~~
~~~
~~~
~~~
~~~
~~~
钱塘新区报要闻02“抢潮头鱼”:一个与潮水赛跑的记忆 2019-09-04 2 2019年09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