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教日月换新天 2022年06月27日  

《下沙围垦实录》 杭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2

  □胡廷煌

  当你行走在下沙绿树成荫的美丽道路上,当你穿梭在下沙的高楼大厦中,当你依窗眺望浩浩荡荡的钱塘江时……谁会想到,如今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的城市,曾经发生过艰苦卓绝、永载史册的围垦运动,这片土地上有着数万人用血汗筑起的18公里巍峨江堤。《下沙围垦实录》一书用口述的方式,记录了下沙围垦的十年,用图片资料呈现的方式,立体展现了艰苦卓绝的十年围垦筑堤过程。

  《下沙围垦实录》于2013年12月由杭州出版社出版。本书收集了53位下沙围垦亲历、亲闻、亲见者口述记录,由沧桑溯源、钱江史实、指挥部里、我与围垦、各行各业、人物素描、下沙围垦海涂大事记七大板块组成,其中沧桑溯源有42页,全部由今昔图片资料组成。《下沙围垦实录》图文并茂、真诚朴实、言简意赅、通俗易懂,27万字没有拖沓累赘感。

  我是萧山围垦和下沙围垦的亲历者。以前下乡插队时,在萧山垦区挑泥筑堤,住的是矮草棚,吃的是咸水烧的菜;在余杭工作时,为下沙围垦群众供应商品,住的也是矮草棚,吃的也是咸水烧的菜,那个苦,至今想来还心里直泛苦水,记忆犹新。读《下沙围垦实录》,仿佛过去的岁月又鲜亮起来,曾经的岁月依然清晰如故,似在眼前。

  数千年来,这片土地深受钱塘江的灌溉、渔猎、舟楫之利,也饱受洪涝潮汐之苦。江潮万变无情,航道迁徙不定,江堤时有坍塌,吞噬沿江难以计数的土地和生命财产,给人们带来重大的灾难。自东汉起,钱塘江北岸已有防海大塘,屡筑屡毁,屡毁屡筑。人与江潮的斗争一直延续,但钱塘江水害难以根治。从新中国成立后的记录可以看到,重大灾害就有三次,每次都是田毁人伤、大片草舍倒塌,形成“潮来水汪汪,潮去白茫茫”的悲惨结局。《下沙围垦实录》记录了艰难岁月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诗篇,详述了治理钱塘江水患的不懈努力。

  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余杭县下沙钱塘江海涂围垦,是围垦历史上的一项重大工程。自1971年至1980年,历时十年,由10个公社的数万民众参与,从临平山开矿取石,运到近20公里外的钱塘江边;向江中抛石砌堤基,挑土筑堤夯实堤塘,用鲜血和汗水筑起抗御风暴潮的巍巍大堤,围涂造地4万余亩。引江归流,围海造田,人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成功治理了钱塘江水患,有效遏制了洪涝潮汐对钱塘江北岸的侵袭,保障了杭州主城区的安全。同时,缓解了下沙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为后来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世事沧桑,人事更迭。下沙围垦当年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不少人已谢世,存世者也年事已高。《下沙围垦实录》通过大量踏实细致的征集工作,以围垦参与人员的第一手资料为特色,收录了鲜为人知的文献文牍,还原了艰苦卓绝的下沙围垦十年全过程。《下沙围垦实录》抢救性地挖掘整理了这段弥足珍贵的历史,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存世实录,其价值和意义将随着岁月的更迭而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