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群众工作的“难与烦” 2022年04月08日  

  前进街道 周浙斌

  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是属于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同志谈起做群众工作,第一反应就是基层工作难做,基层群众工作更难做,做群众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难事、烦事。我自部队转业参加地方工作,已经过去十一年有余,先后经历了三个街道,五个岗位,从事的工作都在基层一线,均需面对面与群众打交道,过去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可谓收获颇多、感触颇深。在此,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也谈一谈做群众工作的几点体会。

  认识群众工作的“难与烦”

  钱塘区自两区合并后,正充分利用“区政合一”的叠加优势,围绕“智涌钱塘·现代星城”的目标,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两区合并后江东片区与下沙片区在经济发展程度、人员结构层次、现实民生需求、社会治理基础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给做好群众工作也带来一定的难度与挑战。一是服务对象多元化。钱塘区既有完成征地拆迁全域清零的下沙片区,也有农居与城市互融的江东片区;既有大量的原住居民,也有不断增加的新钱塘人;既有20多万大学城师生,也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类群体在不同阶段均有不同利益需求,群众工作的对象、类型呈现了多元化。二是利益诉求多样化。当前,群众的利益诉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更为多样,反映的问题既有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民生热点、痛点问题,也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的问题。同时,商铺租售、房屋租赁、房产开发、物业服务、商业加盟等不规范的市场行为也成了诱发群体性事件的新热点。三是工作环境多维化。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抖音、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在网络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就是“现场直播”,“倒逼”现象成为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对群众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群众工作因何“难与烦”

  群众工作的“难与烦”,客观上有少部分群众面对利益诉求在认识上有偏差、心理上有失衡所致,但更应看到我们在主观上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上的怕面对。做群众工作有些同志存在怕麻烦的思想,不想直接面对群众、不愿做群众工作、不敢做群众工作。有些同志仍然习惯于过去“我说你听”的传统说教,工作缺乏灵活性、针对性。也有同志对一些群众诉求不重视,矛盾纠纷处置不够及时,有能拖则拖的思想。二是工作上的随意性。有的工作随意性较大,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切生利益的问题缺乏慎重考虑,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措施、办法脱离实际。有的工作人员在具体执行公务中,考虑社会效果不够,工作不深不细,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妥善解决的矛盾激化。三是诉求上的渠道不畅。客观上讲,群众反映自己利益诉求的渠道和数量都呈现上升趋势,但也存在对群众诉求回应不及时,相互之间推诿扯皮,群众诉求找不到地方反映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破解群众工作“难与烦”

  人民群众在本质上是朴实、朴素的,是相信我们党和政府的。群众是希望他们反映的问题有人重视、希望能解决现实利益问题,更希望自己的情感、情绪能够得到尊重、理解。一是要用真心。思想上转变观念,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中,对群众动真情,用真心。在具体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观点上分析判断问题,才能深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人与人的关系犹如照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做群众工作也不能走马观花、敷衍了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对群众是浮光掠影,群众也不会在心里留下你的痕迹。二是要说真话。敢于直面群众,在实际工作中,凡是涉及群众的事,都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凡是应该让群众知道的事,都要在第一时间告诉群众,把事实告诉群众,既不回避问题,也不掩盖矛盾,既不避重就轻,也不敷衍群众,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是要真办事。转变工作作风,对群众诉求要敢于负责,不推诿、不扯皮。做群众工作,根本之计在于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努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凡是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应该解决和能够解决的,要积极协调予以解决。凡是要求合理,但法律和政策没有明确的,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解决。凡是群众诉求不合理,不合法的,坚决不开口子,不做不符合规定的许诺。

  水无常形、人无常态、事无常规,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很多,破解群众工作的“难与烦”关键还是取决于我们工作的态度与决心。当前,根据省市工作要求,全区上下正在全力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清零工作,前进街道能较早实现两件省级信访积案化解清零,正是由于街道上下,思想重视、态度坚决,一线工作人员怀着真心与真情,面对面与群众做好交流工作,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完成了信访积案的清零,也进一步提升了工作人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