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赋能征迁安置 让钱塘的民生工作“智”起来 2022年04月08日  

  河庄街道  于禁

  2014年以来,我一直在城市管理、征迁安置等相关条线工作。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却也足以能够让我了解条线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和民生诉求;8年的时间,我也亲身见证了钱塘在钱江潮涌中滚滚而来。伴随着钱塘时代的到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时代样板,全面展现高能级战略平台的政治担当”是我们钱塘全区人民的共同期望和全体领导干部的共同目标。

  在这样的共同期望和目标下,钱塘的方向定位和品质提升必然离不开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征迁安置工作。8年的时间里,我在岗前进和河庄两个街道,参与征迁安置农户1000余户。在这样的基础上,从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我个人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点困难:一是资料无从追溯的问题。因钱塘区体制变化等原因,一部分征迁较早的农户资料经过几次辗转,导致资料不齐或遗失,在办证时碰到困难;二是资料量大且细的问题。一次征迁涉及的农户多则几百户,少则几十户,但每一户的户内人员信息、安置情况、费用测算等都需要工作人员仔细核对并整理归档,尤其是大户人家的资料涉及纸张几十页,较为费时费力,也容易出错。三是存档后资料查找费时的问题。虽然工作人员对征迁时的每户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归档,但几年后,在农户安置或需要办证时,由于档案较多,同时也会存在工作人员更换等问题,查找起来会比较费时,也让农户延长了拿取资料的等待时间。

  钱塘的征迁工作将继续,钱塘的安置工作也将延续。在以上问题的考虑下,目前江东区域存量房源4590套,在外过渡农户4267户,涉及江东区域5个街道,13个安置小区。如何更好更实更精准地做好征迁安置工作,我认为在该领域也可以实现数字化赋能的全域智治,使征迁安置工作更加高效便捷,让这项民生工程更加透明阳光。浅谈以下三点想法:

  一体化+区块化,“一张网”管理全区征迁安置工作。探索以区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推出或完善一套适用于全区街道征迁工作的管理系统,按照技术先进、杭州一流、安全便捷、与时俱进的思路,规划“一网三平台”,即钱塘区征迁安置数字管理网、综合管理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监督管理平台。数字管理网主要用于区级层面统筹掌握全区域的征迁农户、安置房源等信息,形成一体化一张图,依托这张图,合理用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序推进征迁安置工作,助力钱塘发展;在一张网下,综合管理平台主要面向各街道实现区块化管理,用于农户的各类信息登记、测算等工作;公共服务平台向群众开放;监督管理平台则向相关监督部门打通。

  人技联合+深度应用,“可追溯”场景实现公开透明。搭建征迁安置工作的一网三平台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工作人员和物联技术的有效整合,更加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从而实现数据管理、共享、应用等问题。在这样的系统下,设立拆迁管理、安置管理、信息查询等详细的信息模块,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比如在征迁前期,只要工作人员在录入时仔细核对,数据无误,系统就能准确的按照政策模块测算出该户农户应配置的房源面积、征迁补偿费、安置过渡费等信息,从而避免了人工测算出错和政策解读不一的情况,既节约办公资源,做到了公平公正,又全程留痕、方便查阅、避免泄密。

  资源融合+为民服务,“无纸化”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数字化管理系统,基础在“建”,关键在“联”,核心在“用”。按照征迁安置一网三平台的模式,横向可以实现与发展改革局、房管部门、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预留端口的互联互通,纵向可实现区、街两级的贯通,纵横相融可以形成“征迁安置云”,从而实现“互联网+服务群众”的数字模式。实现政策问题一网推送。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政策公告,对受理的政策咨询问题可快速派遣至处置部门。实现群众诉求一键畅达。利用综合管理平台,各街道模块将有办理房产证等需求需要的资料一键传送给相关部门接收,或实现实时打印,可以有效减少群众的等待时间。

  征迁安置事关城市发展、社会公平、民生福祉,是一个牵涉面广、环节复杂、影响深远的重要领域。让数字化赋能征迁安置,实现征迁安置工作的钱塘全域智治,也将推动钱塘的建设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迭代升级,为钱塘民生幸福增温,为钱塘发展速度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