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蜀山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02月13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晓看红湿处

  在春夜听雨时,想象清晨,锦官城繁花锦绣,一片万紫千红。

  □鲍安顺

  唐代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人在春夜听雨时,想象清晨,被夜雨打湿的红色花丛,湿润明艳的花瓣,让整个锦官城繁花锦绣,姹紫嫣红。那是喜雨之情,也是赏花之情,为杜甫少有的癫狂诗句。那诗意,犹如风过之喜,雨落之欢,泰然从容,波澜不惊。

  此诗写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作此诗时,杜甫在成都草堂已定居两年。他躬耕自食,种菜养花,悠闲地与农民交往。可见,喜遇春雨,他面对那润泽万物的春象,是情深意浓,思绪万千。

  是呀,晓看红湿处,杜甫眼中的春雨染红,是写在千年前的锦官城西,浣花溪畔,伴有一间茅庐。那一夜春雨里,春风穿堂,让50岁的杜甫窗前沉思,目光喜悦,心思泰然,感慨乱世难得的平淡生活,那是极尽人间之苦后的闲适惬意。那夜色春雨,对于心系“家国天下”的杜甫来说,是雨润万物,是一片动人的风光。

  我想,那春雨染花,不只在杜甫的笔下。北宋苏轼有“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之句。野桃绽放,溪柳水清,竹篱乡野之趣,让人感受到春意盎然。苏轼另有“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写得妙趣横生。南宋陆游也有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雨湿衣,闲花落地,不闻其声,却写得细致入微,写活了春雨,也写活了深巷杏花。

  有个文友对我说,他读杜甫的“晓看红湿处”时,联想到了“花落情几重”。意思是说,滋润万物的春雨,唤醒了春暖花开,然而,那晓看红湿处,也有花落飘零,就像无语言述的空茫,满地皆是零落的花瓣,煞是伤情。他还说,这时你再读“晓看红湿处”,尽是“落红不是无情物”,让人吟唱惋惜,惆怅多情。我听后说,这并非杜甫的诗意,在杜甫的诗中,没有伤感,只有风光,还有内心的广阔无垠。

  我跟文友说,我在黄河边的公园里见过“晓看红湿处”,那是一片水红花,肥硕嫩软的水红茎秆,鲜艳耀眼的粉红花穗,皆是天然之色,非人工可以雕饰。我看见,在那长长河汊的浅水湾畔,有户竹篱茅屋,想起杜甫当年的茅屋思雨,红花情深。我驻足时,从茅屋里走出一个老人,他腰间挎着音响,惬意地听歌,还用长水管给水红花浇水,水红花开得格外鲜艳。几年后,我再去那儿,老人已经不在了,新来的花工不喜欢水红花,就把它们连根拔掉了。从此,公园里再也没有了水红花。

  我听后十分心痛,想那水红花必是悉心浇灌栽培,才会在雨过天晴时,红映天霞,耀眼争春。记得有人说,水红花是春色,随雨而舞,红花雨情,皆有天地灵性,那一花一雨皆为佛心,风吹花动,雨落花摇,香气依然沁人心脾。我突然想起那个老人,仿佛看见他在夜雨时,看着水红花,吹响了洞箫,又像弹起了古筝。他是从茅屋走出来的,好像在音乐声中,他正与杜甫一起,共赏红花,倾听雨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街巷
   第06版:法治
   第07版:蜀山副刊
   第08版:专题
~~~
~~~
~~~
~~~
春天之诗(组诗)~~~歌
钱塘新区报蜀山副刊07晓看红湿处 2023-02-13 2 2023年02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