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华凯烽 王佳杭
变则思通,通则畅达。企业更是如此,瞬息万变大环境,唯有求变,才能永立潮头。今年4月,两区整合为新区,给数以千计的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新变化和新机遇。除了政策、资金、空间等显而易见的优势外,产学研等领域的合作更为企业带来了发展新局面,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
聚沙成丘,迎风飞扬,融合让不少企业和产业驶入更高级别发展赛道。
东成西就 合作之基越加稳固
智能控制器是家电产品的核心部件,位于临江工业园区的杭州信多达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多达)深耕此领域多年。企业从2009年开始便和九阳合作,几乎为九阳全系的家电产品提供智能控制器。“其实不止是产品供应,我们还更多地参与到产品升级研发中间环节。”据信多达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了信多达,河庄街道的兆奕科技跟下沙的耕德电子合作已久,为其提供手机外壳部件;油脂化工也是中策橡胶的重要原料供应商……
对于线上“零食王国”百草味来说,大江东约10万平方米的总部基地,为百草味线上销售战场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年销售逾50亿元,天猫同类目排名榜稳居前列……产销大放异彩之下,百草味拥有最合理的产销分工。“下沙这边员工生活、交通相对便利,大江东那边强大的仓储能力,这都是我们发展的保障。”
“新区要打造国家级新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势互补之下,我之前也有建议在下沙建立园区或者楼宇,给先进制造业企业作为研发、创新空间用。”市政协委员、杭州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正刚结合自身企业实际坦言。新松落户大江东后,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的生产研发及智能制造服务,但由于交通、住宿等配套不足,企业在钱江世纪城租用办公场地,典型的两地办公。“集合两边优势,势必能给辖区内的现代制造业企业带来更多的利好。”
东产西研 生物医药产业更“硬核”
生物医药产业是杭州市打造的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去年,杭州市更是提出“一核三园多点”布局产业快好发展。经开区以医药港小镇为中心,近千家生物医药研发生产茂密生长,大江东聚集原创新药、智能医疗设备等智慧健康产业体系,钱塘新区是该产业的发展主战场,“一核”“一园”早已箭在弦上。
据悉,加上今年上半年新增的145家,杭经开目前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已经达到900多家,仅有十多家涉足生产领域。这么多的科研硕果如何落地开花,在“核”内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的生态链?杭州和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泽医药)迈出了关键一步。2018年底,和泽医药成功通过国家局审批,获得了全国第二家、浙江省首家研发机构持证的产品,踏上了药品委托生产、药品委托销售和药品销售的新征程。而一江之隔的苏泊尔南洋药业成为和泽医药最密切的合作伙伴,今年5月5日,在两家企业共同努力下,实现了首批乙肝治疗一线药品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商品名“代为”)的正式上市。
“从2006年开始,我们一直从事的都是药品研发服务,从2016年开始逐渐转型为自己持证模式,现在公司的首个产品也上市了。”据企业相关负责人陈鸿翔介绍,这种合作模式让双方企业都尝到了甜头。“我们会继续保持轻资产运行,专注从事药品研发。南洋药业在利用富余生产能力和现有销售渠道的情况下,也实现了产值增速,对双方来说都大有裨益。”在企业计划里,未来企业将保持每年5-10个产品通过MAH方式完成开发,走向市场。与此同时,和泽医药还是由钱塘新区管委会、浙江省药学会等机构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公共服务平台——浙江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转化平台的主运营单位,致力于实现药品MAH各资源要素的集聚和大数据信息交互,服务全省医药产业、助力医药产品上市许可转化、促进医药经济发展。
一边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一边是广袤的生产腹地,生物医药产业在钱塘江两岸演绎两条不同的成长路径。“两区整合之后成立了杭州医药港小镇发展服务中心,服务企业服务产业链。”据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通过前期的走访调研中,不少链上企业发展信心更足。“发展空间、资金、政策、人才等壁垒逐渐打破,目前新区产业发展正在编制规划,不可否认的是,合力之下,无论是生物医药产业、汽车产业、智能硬件产业等,都将会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新区经发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