踌躇满志再出发 打造城市品质提升的“钱塘样板” 2024年02月06日  洪安琪 吴宇翔

  ■记者  洪安琪  吴宇翔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要求,需要城市聚焦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实力提升、城市品牌塑造、公共产品供给、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全力提升治理能力和发展动力,促进均衡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近年来,钱塘围绕杭州市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新型特大城市规划布局,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瞄准场馆建设  打造钱塘人文新地标

  金沙湖畔,银光舞动。

  2023年,金沙湖大剧院正式投入使用,这座外形似水袖、飘飘而立的大剧院成为金沙湖畔的一抹靓丽风景线,更在钱塘掀起了一股“家门口”看演出的新风潮。

  金沙湖大剧院毗邻杭州东部城市之眼——金沙湖,是区内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完善的大型公益性文化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建筑主体包括1500余座大剧场、500座多功能厅及舞蹈排练厅、培训教室等配套设施,外部还配备了约3000平方米的剧场文化商业街。

  打造文化高地,建设精神文明。金沙湖大剧院自投用后,便推出以“两节三季”为特色的品牌演出体系:两大品牌节日——金沙湖畔戏剧节、金沙湖国际音乐剧节;三大品牌演出类别——“HI!LIVE”潮流演出季、钱塘国粹名家名剧演出季、钱塘听见世界惠民音乐季,引进众多高质艺术作品,实现“周周有演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策划城市演艺节庆、延展名家讲座、工作坊和交流论坛、沙龙等活动,让走进剧院成为市民生活的新方式,成为钱塘以文化之力为市民朋友高品质生活增色添彩的一道缩影。

  2023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乘着这阵带动文体事业全面发展的亚运东风,近年来,钱塘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孕育了多个地标性建筑。

  中国滑板世界大赛首枚金牌、中国年龄最小亚运冠军、为儿子建碗池的“宝藏父亲”……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滑板、轮滑项目多次冲上热搜,在全国刮起一阵“轮滑热潮”。钱塘轮滑中心作为杭州亚运会轮滑、滑板项目的竞赛场馆及训练场馆,亚运会期间,百余位选手在这里奋勇争先,14枚金牌诞生于此。虽然杭州亚运会已然落幕,但轮滑运动的风潮在钱塘持续荡漾。未来,钱塘将充分做好场馆的赛后利用文章,进一步放大IP效应,深化探索“向市民开放+青少年业余训练+承办大型专业运动会”模式,持续挖掘场地赛事价值,全面打造钱塘轮滑品牌,从而实现赛事承办、文体活动、体验参观等多元化应用,充分释放亚运红利,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区再添体育动力。

  聚力环境优化  创设生态文明新高地

  “这些年来,钱塘区不断加大对湿地和钱塘江滩涂的保护,吸引不少候鸟,今年还启动大湾区湿地公园前期建设工程。”大江东绿色生态公益组织负责人郑建江告诉记者,“期待今年5月湿地公园顺利开园,也希望钱塘能继续做好湿地保护,让生态环境更美丽。”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是一座城市宜居度、幸福感最直接的体现。2023年10月,钱塘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域美丽”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随着钱塘区扎实推进湿地保护,大力建设美丽海塘,切实做好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逐年提升,并于2023年1月成功入选省级重要湿地名录。作为杭州最大的沿江滩涂湿地,钱塘大湾区湿地公园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鸟类资源尤其丰富,目前共记录鸟类140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2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鸟类18种,被誉为“观鸟圣地”。

  今年1月,浙江省林业局正式批复杭州钱塘大湾区省级湿地公园,这也是2023年浙江省新增的唯一一处省级湿地公园,该公园规划面积达4406.99公顷,是西溪湿地的近4倍。

  同样“绿意盎然”的,还有钱塘的“海绵城市”建设势头。

  去年8月,位于江海之城核心区域的东湖防洪调蓄湖配套工程一期滨水空间“样板段”基本完工,项目“颜值”大幅提升。据了解,整个东湖防洪调蓄湖及配套工程一期水域面积约35.7公顷,陆域面积约29.72万平方米,涵盖绿地面积约21.8万平方米。

  “该项目采用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对雨水进行有效的过滤、蓄水和净化后排入东湖。”据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完成后,下垫面主要以绿地、广场和水系为主,综合径流系数较小,通过布置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及其他雨水转输设施,对场地内的雨水进行渗透净化调蓄,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眼下,以“全域美丽”理念为指引,钱塘正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去年,我区共开工海绵项目15个,完工20个,完成区域化面积3平方公里,完成年度海绵投资约5.79亿元。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昔日的广袤沙地也愈发有了“水乡”气韵。

  此外,钱塘持续推进绿道和公园绿地建设。2023年全年新、改建绿道4条,合计20.2公里;新、改建公园6个,合计14.8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101.73万平方米,任务完成率170%。

  完善民生保障

  开启美丽共富新篇章

  2023年11月1日,钱塘人民迎来一件大喜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钱塘院区正式开工。这是继浙江省中医院钱塘院区、浙大邵逸夫医院钱塘院区后,钱塘的第3家三甲医院。

  该项目落址于江海之城和高铁新城之间,规划用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建设床位2000张。作为2023年“千项万亿”工程、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重点项目之一,浙医一院钱塘院区同时承担着浙江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功能,是推进浙江省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钱塘规模最大的三甲医院。

  近年来,钱塘立足区域定位与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特点,逐步健全医疗应急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保障体系;以“健康钱塘”建设为牵引,加强省市资源招引和区域资源联动,协同开展重大健康促进行动;2018年至2022年,钱塘已连续5年获“健康浙江”考核优秀;2023年,钱塘不负众望,成功创建省级健康区,为全面营造“健康钱塘”再添一把热火。

  住有所居、心有所安。钱塘持之以恒加快构建住房保障体系,托起居民“安居梦”和“扎根梦”。

  去年3月,浙江首个人才共有产权房——钱塘沁香公寓第二批次房源线上登记正式开启,配置房源438套,仅仅5天,就吸引了1106组人才家庭登记。作为全国首个省级示范市级标杆的人才共有产权房项目,沁香公寓大大降低了在钱塘工作人才的购房门槛,为人才安心创业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人才新房市场火热,回迁安置、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也正稳步进行。

  穿过锦鳞公园河道,层层叠叠的绿树环绕着白杨街道月雅苑社区东海·未名园小区。走进小区,一幢幢灰白相间的楼房镶嵌于绿荫之中,通过7个月的改造,这个有着20年房龄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转身变成大学城附近的时髦居所。

  去年2月,我区发布十大民生实事清单,小区改造项目位列其中。东海·未名园等一批老旧小区着眼于居民“居住痛点”,对社区外在形象和内在功能逐一优化,用实际行动提升居民人居环境。

  2023年,我区已开工改造7个老旧小区,完成率100%。其中邻里社区获评“杭州市2022年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最佳案例”,北银公寓获评“杭州市2022年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典型案例”。

  实干为要,行胜于言,奋斗以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钱塘将立足实际,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建设,让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