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11月06日 星期一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冬芬:用“寸寸心”化解小区“千千结”
杨冬芬上前询问独自一人的小朋友。 通讯员 徐波 摄

  ■记者  周正倩  通讯员  刘佳颍

  “小杨,我家的阳台墙面漏水了,请你过来看一下。”“冬冬美女,我们是双职工家庭,亚运会期间都要站岗,能不能帮忙带一下孩子……”每天,下沙街道新沙社区物业人员杨冬芬都会接到许多电话,但她总是忙而不乱,从容处理着繁杂琐碎的事情。

  长长的马尾辫、灿烂的笑容、走路“带风”,是大家对杨冬芬共同的印象。貌如其人,杨冬芬干任何事都是高高兴兴的,不惜力、不抱怨,待人也真诚热情,这让她结下了好人缘。“冬冬不仅对工作尽力尽责,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成了我们社区调解室的金牌矛盾化解人、独居老人的贴心人、小区环境的守护人。”社区工作人员说。

  金牌矛盾化解人

  前段时间,社区居民小袁(化名)家因用水不当,导致楼下小于(化名)家的客厅受损,双方就赔偿金额未达成一致,于是小于求助新沙社区调解室。杨冬芬了解情况后,耐心与双方谈心、谈话,对两家引发纷争的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多次协调后,双方最终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一起因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楼上有噪声,楼下居民不乐意;别人的车不打招呼,就停在自家车位上了;邻居把杂物堆放在楼道公共区域……大大小小的事情每天都会在社区发生,如何将这些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杨冬芬有自己的一套“法宝”——将心比心。“如果是我家地板被泡了,我急不急?”“如果是我家的排水管堵了,我窝不窝火?”“如果是我的车进不了自家停车位,我烦不烦?”每次调解时,杨冬芬总是从对方立场出发,进行换位思考,真心为对方着想,力求每一个问题都处理得尽善尽美、皆大欢喜。

  独居老人的贴心人

  小区有两位高龄独居老人,杨冬芬经常主动上门帮他们交水电费、购买食物和药品,教他们用支付宝和微信扫二维码,还陪老人拉拉家常,以女儿的角色关心关爱他们。

  前段时间,杨冬芬因为身体不舒服请了几天假,一上班就来看望6栋的孙奶奶。“冬冬,好多天不见啊!我以为你调去其他地方上班了!”一进门,杨冬芬就被孙奶奶紧紧拥在怀中。

  “冬冬心肠好,经常过来帮我做家务,买菜、缴水电费这些就更不用说了。她还特别眼尖,发现家里面什么东西坏掉不能用了,立马就帮我找人修好或者换新的。做好的饭菜多放了几天,她看到了就让我倒掉……我跟她说‘你工作这么忙,不用管这些小事情’,她还跟我撒娇说‘不行’。”讲起跟杨冬芬相处的点点滴滴,孙奶奶的语气里满是甜蜜,就像在介绍自己孝顺的孩子。

  在照顾老人过程中,杨冬芬给老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老人也对她越发亲近和信赖,非常支持她的工作。“这种有人情味的相处让我觉得温暖,也让我从中汲取了向上向善的力量。”杨冬芬说。

  小区环境的守护人

  评比“最美文明楼”时,杨冬芬负责的楼道杂物最少、卫生最干净。住在4楼的居民张大妈对此感慨颇多:“我原来也在楼道放杂物,冬冬多次提醒我,还帮我把脱在楼道的鞋摆得整整齐齐。看到她这么认真,我就想维护她的付出,也不在楼道放杂物了。”

  刚开始担任垃圾分类宣传指导员时,杨冬芬也受到过委屈,因为家人和小姐妹们都觉得她不应该“翻垃圾桶”。可她不怕脏不怕累,每天值守4个小时做好义务分类、转运垃圾工作,并利用展板、宣传册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带动周围的人加入到垃圾分类中来。现在,小区里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不明白的住户也会向杨冬芬询问。”

  在垃圾桶边指导垃圾分类、在居民家里帮忙、在路口进行安全出行劝导、在街巷里志愿巡逻……社区到处都有杨冬芬忙碌的身影,也总能听到她开朗的笑声。“冬冬啊,我们这栋楼有人在施工,噪声影响休息,你来看看。”“来啦!”她又开始忙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经济·专题
   第05版:城事
   第06版:法治
   第07版:钱塘造
   第08版:专题
校园秒变“追星现场”!~~~
~~~
~~~
~~~
~~~
钱塘新区报城事05杨冬芬:用“寸寸心”化解小区“千千结” 2023-11-06 2 2023年11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