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梦真
从一无所有的茫茫滩涂到日新月异的产业新城,30年来,钱塘不断传承发扬围垦精神,沿着“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使命道路奋勇前进。在以产兴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上,钱塘大地逐渐涌现出了一大批引领潮流、走在前列的先进企业、人物和团队。
为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此次大会共评选出40家优秀企业为“领潮企业”、30位先进人物为“领潮人物”、30支模范团队为“领潮团队”,坚持以榜样的力量奋力开创钱塘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钱塘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艰苦卓绝的奋斗。“获得此次荣誉,源于中科极光团队60年来在激光显示领域的创新与沉淀。”对于杭州中科极光科技有限公司三基色激光显示创新团队获得的“领潮团队”称号,中科极光董事长毕勇坦言,在我国显示产业发展上,历来以引进来为主。为实现国产化之路,中科极光创新团队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最终积累了激光显示方面的核心知识产权,使得中国的显示产业得以弯道超车。“中科极光落地钱塘以来得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扎根钱塘、蓬勃生长提供了优渥的条件。未来,激光显示必将成为主流显示技术,中科极光也将在钱塘区政府的有力助推下扬帆远航。”毕勇说。
“作为钱塘区一分子,我对钱塘近年来的飞速和高质量发展感到骄傲,同时作为蓝天公益服务中心的带头人,我也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杭州市钱塘区蓝天公益服务中心被评为“领潮团队”,其党支部书记蒋柏良说,为了发扬光大“群众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理念,蓝天公益服务中心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组织内部团队和制度建设,继续积极参与社会基层治理,落实各项志愿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为钱塘打造产业新城、建设一流新区贡献力量。
钱塘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每一个钱塘人的赓续接力。“我是土生土长的钱塘人,三十年,亲眼见证了钱塘的蝶变,从围垦滩涂到投资热土,从盐碱地到如今的大学城、科创园……这是祖祖辈辈栉风沐雨的成果,更是无数新钱塘人努力拼搏的成果。”杭州市下沙第一小学教师金茶娟说:“作为‘领潮人’,在深感荣幸的同时,也感觉自己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未来,更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勇当先行者,为建设一流新区作出自己的贡献。”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自古以来,钱塘江流域就在人与水的互动中形成了勇于冒险、勇于开拓的“弄潮儿”精神。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领潮”企业、个人和团队更是为助推钱塘不断前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0个项目签约 总投资超290亿元
■记者 洪安琪
本报讯 大会现场,10个重大招商项目举行签约仪式,项目总投资超290亿元,其中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有4个。
在本次签约中,钱塘(新)区首次引进疫苗产业化重点项目——远大赛威信。远大赛威信公司组建于2015年,专注于治疗性疫苗及新型疫苗研发,目标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疫苗公司,现已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授权11项。
此次签约的疫苗产业化项目用地面积约7.7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超20亿元。该项目将依托远大赛威信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推进治疗性疫苗、新型疫苗及新型佐剂系统等多条管线的落地生产,主要产品包括新型重组乙肝疫苗、重组诺如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等。
不仅是远大赛威信,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等是钱塘当下正在全力打造的五大产业生态圈,而本次签约的10个重点招商项目也与之不谋而合。
宝鼎乾芯是以汽车电子、新能源、移动通信等为目标市场,涵盖功率半导体芯片、信号链芯片、射频芯片、微机电系统芯片的晶圆制造项目。本次签约的宝鼎乾芯集成电路制造二期项目投资达50亿元,项目计划建设一座特色工艺晶圆制造生产线,产品覆盖汽车、消费电子、绿色能源、智能互联等应用领域。该项目未来将在钱塘形成一个以化合物半导体、硅基特色工艺产线为基础的综合晶圆制造基地,预计总投资超200亿元。“我们坚持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以钱塘为产业基地、以晶圆制造为核心产业,以材料、设备与产品为发展方向,努力发展成为钱塘芯产业的主要成员。”宝鼎投资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个个数十亿项目的背后,是钱塘(新)区实实在在的努力。今年以来,全区已组织赴新加坡、日本等8个国家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16个城市开展敲门招商900余家次,推动新增项目信息686个,不断夯实项目储备库。同时对重点项目加强盯引,目前,全区共有5亿元以上重点盯引项目46个,总投资约970亿元。
大会发言摘登
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把增强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应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实现从效率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
目前,中科院医学所已建成核酸适体筛选中心、创新药物与精准治疗中心、智能分子诊断中心等十余个研究平台,与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围绕高质量发展,未来中科院医学所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深入推进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医学所将瞄准科技前沿研究和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持续扩大专业人才队伍。中科院医学所现阶段已汇聚了9个院士团队,从海内外顶尖学府引进了数百名优秀中青年人才。中科院医学所将立足钱塘优势,持续搭建延揽英才的广阔舞台,实现高端医学科学人才的吸引、培育“双倍增”。
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目前,中科院医学所已建立了有组织攻关式研发的产学研协同发展机制,克服了单打独斗、资源分散的弊端。未来,希望借助政府、高校、企业力量,依托医学所的研究资源开展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走上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一流新区添砖加瓦。
产教融合释放经济增长新活力
自2001年落户下沙以来,浙江理工大学与钱塘区持续凝聚“区校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的高度共识,全面深入推进区校合作事业。
学校和钱塘联合共建的杭州东部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服务区内200多家企业,被认定为杭州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学校还与钱塘共建了浙江省智能织物与柔性互联重点实验室等,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实体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作为浙江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区,近年来,钱塘以医药港为主阵地,抢抓发展机遇。学校利用学科专业人才优势,积极融入这一创新发展领域。区校共建了浙江理工大学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学校李恭楚教授团队的“溶瘤痘苗病毒改造技术”作为省属高校首个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案例,2019年在杭州医药港注册成立公司,研发成功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
下沙高校人才资源和科技成果富集,与钱塘的发展需求有着高度的战略契合、坚实的合作基础。期待区校双方依托各自优势资源,通过合作共建、发展共赢、资源共享、成果共融的工作机制,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培训等方面持续深入对接,携手共创校地合作新局面,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催生产业转型新生态、释放经济增长新活力。
走低碳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从当年行业内的名不见经传,到现在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如今中策橡胶的年销售收入已超过350亿元。
推进智能制造,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早在2014年,中策橡胶就牢牢把握中国轮胎制造业“换道超车”的新机遇,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轮胎制造数字化转型升级。如今,除被评选为工信部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省级上云标杆企业等荣誉外,中策橡胶还入选了杭州市链主工厂、浙江省首批“未来工厂”。
坚持技术进步,积极开拓创新。中策橡胶紧紧抓住中国轮胎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机遇,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坚持推进全产业链自主创新,聚焦固定资产投入、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壮大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攻坚克难,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企业目前已经拥有研发团队两千余人,聚集了数百位国内外顶级技术精英,聘用高层次人才10余人,建立两个院士工作站。
中策橡胶还通过搭建绿色循环生态产业链,致力于推动轮胎行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低碳循环经济道路,企业单位能耗始终为中国行业最低,并超越了欧美日企业。
共同构建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圈
我在2019年创立了恩和生物,通过开发高效、绿色、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生物制造技术,为化工、个护、食品等多产业提供产品及绿色生产技术。
过去4年里,我们从最初几个人的创业团队,成长为如今超过200人的团队,完成了总计1.45亿美元的融资,与世界500强企业巴斯夫等国内外顶尖合作伙伴建立了技术、渠道、产品等多维合作,我们从实验室的技术研发一步步迈向了产业化的征程。
今年初,公司顺利完成了首个技术合作项目。公司研发团队历经两年构建了30万个菌株,最终研发出新的菌株和工艺,帮助合作方攻克了业界20多年未能突破的科研瓶颈,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有了经验的积累,仅历时1年,公司推出以纯净美妆和功效为本的个护创新原料品牌,实现了从灵感到产品的快速落地。
如今,公司位于医药港的研发中试中心已投入使用,它支持多产品生产工艺的放大,能快速验证科学家的创新想法,最快地实现从DNA设计到规模化生产。拓展了产业化生产基地,在短短数月内实现了技术赋能产品生产。
近年来,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和持续推动合成生物领域的发展。今年杭州市更是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合成生物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我们深信,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合成生物公司落地在钱塘这片创业热土上,共同构建起一个生机勃勃的产业生态圈。
(本组发言摘登由记者张梦真、洪安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