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笑瑜 通讯员 高佳美
本报讯 近日,钱塘各地的秋粮正加紧开镰收割,河庄街道新围村的同心共富试验田也进入了收割期。放眼稻田,成熟的水稻一片金黄,村民们驾驶着收割机来回穿梭,颗颗饱满的稻米被“收入囊中”。
据新围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同心共富试验田里所种植的稻米为“浙禾香二号”优质晚粳稻,亩产值约为450公斤。这款稻米属优质食味稻,口感香糯,预计亩均可增收1800元左右,大大鼓起了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
今年5月,民革钱塘区支部携手民革浙江财经大学支部、浙江财经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和新围村,以该村划出的150亩农田作为第一批“同心共富试验田”,并通过牵资源、引优种、促高产、助销售,提升农产品全产业链附加值,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进行探索。据悉,这批稻米主要由新围村种植、收割和包装,民革钱塘区支部则提供技术和销售方面的鼎力支持。
如今,同心共富试验田里稻谷飘香遍地“金”,“共富米”结出累累硕果。在11月20日举行的“稻香河庄 同心共富”2022钱塘区乡村论坛暨围垦稻香艺术节上,新围村“围垦稻香米”品牌正式发布。这一设计巧妙地融入了钱塘江大潮与“拓荒牛”元素,尽显钱塘韵味。
为打响“围垦稻香米”品牌,新围村积极用好结对单位的党建优势、专家优势、科技资源优势,深挖生态农业系统文化内涵,联合开发了“小袋米”“共富稻认养”“智慧助农实时直播”等文创手礼和衍生产品,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保证稻米品质,确保农民增收。
接下来,民革钱塘区支部和新围村将逐步在全区范围内推广试验田的水稻良种,打响“风味钱塘”品牌,带动广大种植户增收致富,为探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钱塘路径助力。





